打造富有生态底色、农业本色、文旅特色、康养亮色的“四色州城”

州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郑燕

  刘家义书记及省领导来东平调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对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把关定向,这在东平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东平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今年以来,州城街道围绕贯彻落实“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全面开展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村内绿化、道路沿线绿化、农田林网、苗木基地建设等“四绿”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生态风景线。一是亮化美化绿化驻地环境。改造升级城区自来水网管道,在穿城省道沿线修建特色景观,栽种绿化树木形成景观效应突出的美丽风景带。二是实施百兴街路域环境治理。在行道树下套种观赏苗木,建成层次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通道,修建街心文化广场,提升对外形象,建设“魅力州城”升级版。三是高标准打造东平湖生态隔离带项目州城段。以新增绵延5.3公里的人工生态林为主体,以湖堤道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构筑形成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极大改善了周边湖区群众生活环境,保障了湖岸线的整洁美观。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刘家义书记讲话精神和有关要求,坚定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强县、文旅兴县、康养富县,头拱地、往前冲,卯足干劲、加压奋进,找准州城在全县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抢抓城镇建设机遇,全力打造富有生态底色、农业本色、文旅特色、康养亮色的“四色州城”。
  一是做靓生态底色。突出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环境安全,围绕全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高规格打造州城沿湖绿色生态长廊,全面彻底清理流域河道,着力构筑“蓝绿交融”的生态隆起带。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导企业、行业、村居、农户等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片区化打造”方式,推动“片林”“带林”建设,发展多彩林业,打造“绿色银行”,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着力建设天蓝、水清、绿满州城。
  二是坚守农业本色。在突出抓好粮食种植、渔业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围绕全县农业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区位、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互补性强、区位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扎实做好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做好土地清理“后半篇”文章,唤醒土地这一“沉睡的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整合各方资源、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化农业,鼓励村支部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造绿”与“兴农”紧密集合,实现村级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突出文旅特色。在严格落实保护和管控要求基础上,打好历史文化资源牌,突出抓好“千年古镇”“红色小镇”“老县城驻地”等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宋元古文化,注重发扬红色革命文化,用足用活用好州城丰厚的人文历史、优良的自然生态等文旅资源。主动融入全县旅游大局,着力打好历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组合拳”,因地因情策划,积极宣传推介,让州城成为东平复兴运河文化、繁荣文旅产业的一抹亮色。
  四是培育康养亮色。围绕小城镇开发建设,突出城市建设“一主两副”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街道驻地城镇规划,贯通河堤内外水系和池塘沟渠,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品位。立足自身实际,紧贴市场需求,引入培育一批互补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的康养产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打造集医疗、康养、休闲、娱乐、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康养小镇,推动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融合发展、多赢共促,着力打造古城古韵、康养宜居的魅力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