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晓萌 通讯员 杜川
一顶军帽、一身戎装扛起的是使命,褪去军装留下的是军魂!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县是革命老区和兵源大县,有退役军人2.4万余人。随着退役军人群体逐年增多,加之去向安置复杂,流动性频繁,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需求日益增大。
我县强化阵地建设,零距离服务退役军人,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满意度和幸福感,打造“军人之家”,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退役军人。超前谋划,创新驱动,沿着从入伍到退伍“一站式服务”发展思路,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基层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发展“东平模式”。
场所融合,资源共享
实现从入伍到退伍“一站式服务”
乡镇(街道)办公用房比较紧张,办公资源有限怎么办?这成了头等大问题。按照要求,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要设置专门办公和活动场所,按照“五个一”标准建设,单独设置办公室、接待室、档案资料室、会议活动室、荣誉室(墙)等功能室;基层武装部要按照“三室一库”(办公室、值班室、资料室、器材库)的细则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需要房间较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初,全县镇村都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但建设标准不高、办公场所数量未达标的情况普遍存在。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曲锋提出基层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发展的理念,并作出专门批示,如久旱逢甘霖般有效破解了双方的难题。
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挖掘现有条件,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最大效能发挥。乡镇(街道)层面,基层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合署办公,办公室、接待室单独配备,资料室、学习活动室、荣誉室共用。村(社区)层面,各村(社区)民兵应急连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共用办公场所,加挂两个牌子,退役军人服务站与活动场所共享共用、融合建设。在基层采取合署办公模式有利于强化工作领导,有利于军人事务的集中化和办公场所的集约化,实现业务信息共享共用,体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优越性,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
人员融合,优势互补
打造更有温度的“军人之家”
这个“家”应该如何来当、来打造?我县科学统筹调配,配强工作力量。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县委组织部、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县委编办等部门各司其职,出台相关政策为退役军人服务。另外,全县14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全部由同级武装部长任职,各村(社区)民兵应急连连长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均由村(社区)书记担任。全县共选优配强46名乡镇(街道)服务站工作人员,大大增强了服务能力。
为尽快实现两支队伍有机融合,真正达到合编、合心、合力的效果,分层分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既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又夯实专业本领,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真正做到了“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
基层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分别配有各自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处理各自业务,实现从入伍到退役整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闭环管理,堵塞矛盾漏洞。对权益维护、走访慰问、帮扶救助、应急处置、军地衔接等方面工作,能够统筹安排、高效推进,增强工作覆盖面。通过人员融合,培养了默契,激发了合力,形成互相学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实现干部队伍优势互补,做到人岗相适,形成团队战斗力。
机制融合,高效运行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9年以来,我县完成2.42万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和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工作;为7036名各类优抚对象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圆满完成72名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军人安置任务;为1004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发放退役军人创业基金41笔815万元。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保险接续、公益性岗位管理、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这是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县顺势而为、强力推动,全面铺开,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镇村两站建设推进会、现场会、培训会,全面形成自上而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还建立了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包镇联村制度。通过精打“组合拳”,有效推进镇村两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化“东平模式”。
我县还致力于将“枫桥经验”东平化,开展精细化、网格化管理,通过县行政审批局提供的“泰好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将退役军人事务相关业务工作融合进去,覆盖到全县14个乡镇(街道)服务大厅及行政审批大厅,并通过“泰好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向县城各社区延伸,增强工作的覆盖面,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便利。同时,运用“钉钉”APP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与退役军人之间,通过视频开展问题答疑、政策咨询等工作,让服务对象少跑腿办成事,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通过快速高效的服务和“东平模式”的推广,与退役军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我县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在人员配备、场所设置、档案规范、精准服务等方面,统一标准,齐头并进,强力推进,在完善体系上安人心、在落实政策上稳人心、在提升服务上暖人心、在营造氛围上聚人心,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退役军人归属感、获得感、自豪感不断增强,退役军人满意度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创建只是服务的起点,服务军人永无止境。未来,我县将持续丰富“东平经验”,推动“东平模式”再升级。军地携手,多元共治,用心用情打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时代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