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情怀——记退役军人、宏诚儿童教育理事长王勇

   记者 韩倩

  从21岁入伍到30岁创办企业,从一名战士到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王勇始终怀有热衷公益的赤子之心,陆续向敬老院及孤寡老人、贫困户、特困生等捐款捐物20余万元,先后被授予“东平县民办幼儿园优秀园长”“东平县民办教育最具影响力人物”“慈善大使”等荣誉称号。

空白起步 风雨一肩挑

  1994年,从部队当兵回来的王勇被安排到我县一家企业上班,由于企业经营不善,他被迫成为一名下岗工人。1996年,被生活所迫,他每天跑东平到济南的客运车,来维持家庭日常消费。2003年,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回到老家彭集街道柳营村开办了人生中第一所幼儿园。问及他的选择,他说,由于村里没有幼儿园,很多村上的孩子都要去镇上上幼儿园。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来回要走上大约10里路。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向当地政府交上了20年的租金。望着眼前一片这片空地,王勇又陷入了沉思,地是租下了,建房子和配套设施又是一笔开销,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去银行贷款。据了解,在当时,单单配套设施就花费了16万元左右。
  “俺家两个孩子都是在柳营上的幼儿园,自从村里有了幼儿园,在家门口就能接孩子,既方便又省事!”村民张阿姨对笔者说。王勇自己介绍,创业之初,自己也是边摸索边学习,希望村里的孩子能够享受和镇上的孩子同样的教育,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
  经过多次外出考察,2014年5月份,王勇在我县开办了第一所红黄蓝早教中心。“许多人知道早教是早期教育,但却并不知道早期教育并不是指学习知识。真正意义上的早教并不是强调让宝宝学会什么,而是让通过外部感官刺激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在开办红黄蓝早教中心之前,我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学习,辗转了很多一线城市,引入了许多先进的开发孩子脑力的玩具。”王勇说道。
  高端的教育,一流的设备,在王勇看来,他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然而却遭到家长们的质疑,“整什么魔法盒子,不就是几个破积木嘛!还有那穿鞋带,我们孩子自己在家也能穿,来你这儿花这个钱。”讨厌、质疑,声声扎进他的心里,第一次办早教就损失了100万元左右。
  有人告诉他,你把员工辞去一半,减少一部分开支。有人告诉他,你把其它幼儿园抵押给别人。他都没有,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去银行贷款30万元给员工发了工资。当问及他当时的状态时,他浅浅一笑说:“我每天还和之前正常上班一样,他们都没有发觉。我是他们的老板,有义务给他们安全感,对他们负责,这是每一个创业者的都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不惧风和雨,砥砺往前行。如今的他,靠着真心、真诚和对早教事业的爱,让许多人逐渐接受了早教,也让“红黄蓝”成为东平幼教领域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大爱引航 从“心”出发

  自2003年以来,王勇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当天都要看望东平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希望我的一点锦薄之力能给老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希望老人们都能愉快地生活,幸福地安度晚年。”王勇说道。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新湖镇唐营村的唐晓辉(化名),因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年近12岁的她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王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每年资助她两千块钱,直到她考上大学为止。2020年7月份,唐晓辉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入济南的一所高校。
  见到记者后,女孩的爷爷激动地说:“这个恩情我们祖孙两人可咋报答人家呢?我们还是借你们报纸表达感激之情吧!”
  王勇做的公益远不止这些,为敬老院的老人、困难群众送温暖都是常态,他还一心为退役军人提供帮助。王勇说,因为他知道,退役军人再就业不容易,所以,在他的公司招聘中都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他的公益之举有效地化解了退役军人再就业难题。

一片“兵心”为人民

  “我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伍20多年多了,但时刻牢记部队的培养,不忘为退伍军人排忧解难。我在招工时都是优先考虑复转军人,对其中家庭困难多、困难大的,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王勇说道。
  今年56岁的张润元就是其中之一。“多亏了他,让我从低谷中走出来。”张润元告诉记者,他退役后曾因找不到工作一度生活不如意,王勇常常以退役老兵的身份与其沟通,并尽力帮他安排到自己的园所工作。张润元对王勇的信任逐步加深,现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兄弟。
  创业以来,王勇先后帮助安排复员转业军人20余人,退伍军人家属30余人,待业青年和高校毕业生68人。在公司招工时都是优先考虑复转军人,对其中家庭困难多、困难大的,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退役军人,这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称谓,他们在“变”与“不变”中擦亮了退役军人本色。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宗旨,也是党员干部的宗旨,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他们依然是那位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