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巧
“看我这个棚,过了年又重新用砖加固的。”“我这个柿子种儿就300多块钱一斤。”看着广阔的大棚和绿意盎然的西红柿,东平街道尚庄村种植大户吕长东骄傲地给我们聊着。
走进户吕长东的温室大棚,绿意盎然、藤蔓鲜绿,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枝蔓上提溜儿着簇簇小果儿,空气里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凑近闻上一闻,不禁恍惚,似乎回到儿时的那个午后,咬了一口“爆汁儿”的洋柿子,美滋滋的。
传统好美味。西红柿,老百姓称作“洋柿子”。“洋柿子”,“柿”如其名,是个“洋玩意”,英文名字tomato意思直白,就是“胖嘟嘟”。由于生着圆圆满满的形态和大吉大利的颜色,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胃口,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它可以亲民一点,随便来个西红柿炒蛋;也可以高端一下,烹饪出西红柿牛腩这等大菜。因此,“洋柿子”市场广阔,从不愁卖。
当好领头雁。吕长东作为老一辈村“两委”成员,一直以来,都专注村庄发展,特别以尚庄村集市服务核心,辐射带动农产品销售路径,已种植大棚西红柿已经十余载。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村民心更齐、劲儿更足,多年来,不断更新技术,探索新路径,实现富民增收。
科技创新优。吕长东认为“拥有好技术”才能挣大钱,于是,他不断学习科学技术,跟网络学、跟书本学、在实践中学、向老书记学,街道组织的相关培训他也一次不落,总之,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用科学知识供养现有技术。他总说,咱得跟形势。吕长东成了种植洋柿子的“行家里手”,也不忘传授村民种植技术,田间地头、村委大院、村民家中都有他和大家探讨的身影。东平街道农技部门表示,下一步街道要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种技术培训,让更多的种植能手学习掌握更先进的技术,种植出更加优良的农产品。
绿色更健康。绿色、有机已成为现在食品消费的主旋律,吕长东也不甘落后,以“柿”不可挡之势迅速发展,实现了普通种植到无公害绿色种植,有机高标准生产的华丽递级,他种植的3个大棚成为了该街道西红柿种植代表产区,产品辐射整个街道。
集市好销路。“这是第二茬了,头茬可没少挣钱。”尚庄村支部书记于宪德一边说着,一边不忘弯腰采摘,“尝尝,俺外甥就喜欢吃他棚的,都是有机的,是恁小时候的味儿。”于书记拿着果实红艳的西红柿递给我们,“咱尚庄这还有个大集,能辐射附近十几个村呢,好卖,省时省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每次吕长东两口还没到集市就售罄了。
吕长东种植大棚已有十几年,这风雨兼程十余载,靠着自身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用技术让洋柿子成为富民大产业。
吕长东表示,下一步要看到现代科技更广阔的天地,让洋柿子搭上网络科技“车”“扣”响更广阔的市场,装满更多农民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