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本报讯 (通讯员 徐波)近年来,戴庙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太子参等特色中草药种植,推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该镇紧盯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打造以太子参为主体、多种中草药种植辐射带动的黄河滩区特色中草药基地。以党总支作为基地发展管理主体,将地域相邻、功能互补的七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党总支。明确1名镇党委委员为基地党总支书记,通过党总支联系管理,七个党支部书记立足实际,共谋发展规划、共建产业发展、共治基地管理、共享利益分红。目前规划中草药种植3000亩,已种植太子参650亩、三七(养心菜)260亩、山药500亩、白术150亩。初步形成太子参种植基地、山药基地和三七(养心菜)基地等一批效益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区。
  基地党总支发挥引领、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社员,参与年底收益分红。该镇积极推广“村社联盟”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滩区七村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联盟向上对接党委政府,对下联系服务社员群众,对外联系销售市场,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自我摸索的传统模式。据悉,太子参亩产干参约450斤,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种植期和收获期还可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真正实现种植、务工双受益。基地党总支正积极谋划延伸产业链,筹备中草药烘干、切片、储存等深加工项目,打造一个集种植、储存、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统筹特色种植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培树中草药品牌,规避经营风险,该镇成立镇办企业润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服务“村社联盟”运营。目前,该公司已流转滩区土地4000余亩,实现土地集约化管理,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优势。围绕太子参种植产业为主体,按照“党建作引导、政府作保障、公司作龙头、合作社作示范、基地作产业”的思路,以基地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行“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为群众搭建致富增收平台,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