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明确棚户区改造、社区治理、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五重点”,因为棚户区改造项目直接关系到县城的整体品位的提升和形象;社区治理关系城市宜居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乡村振兴既是国家农村工作的战略重心,更是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划分西部农文旅项目发展区、东南特色种植区、东北休闲康养区、北部工业项目发展区、中部城市经济提升区“五片区”,不断嵌入和引进相应的产业和项目,逐步打造成“五区联建、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干”上下功夫,干在实处、干出效率。围绕“五线五重点五片区”的发展思路,该街道重点围绕服务县城建设、项目建设、社区治理、民生改善、底线工作、作风建设六个方面的工作靶向发力,坚定不移硬推进、强落实,向实干要速度,向实干要质量,向实干要效益,向实干要成绩。坚定不移抓好服务县城建设,成立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按照专班化运作的模式,下设6个工作专班,以项目化思维强力推进棚改工作。在服务县城重点项目建设上,实行专项配专班的方法,早谋划、早计划,提前把各种问题和情况吃准、摸透,提前制定各种措施和方案,全力盯上靠上,上半年就顺利完成了新105国道二期、汶河街小学、故城路南延3个项目的征地清表。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必须抓项目的思维导向,按照“大中小项目共抓,一二三产齐上”的思路,不断地谋项目、招项目、上项目、落项目,最终实现“富镇富村富民”的“三富”目标。在农业项目方面,按照统筹谋划、支部引领、典型带动的总方略,先期谋划了7处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000亩,根据各村发展的习惯和优势,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业的灵活发展方式,鼓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最大程度释放各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各种潜能和活力。在工业项目发展方面,按照市县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做强现有项目,突出抓好泰中特种纸、营子加工产业园、中祥电器、德顺建材等扩规技改项目,让企业发展更上规模、更上档次;盘活现有资源,利用闲置学校、厂房等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在老水泥厂投资4亿元的嵛阳服装加工项目,不仅盘活了沉睡的资产、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还能增加税收并带动1000多人实现就业,可谓一举多得;加大招商力度,目前,投资10亿元的西商农贸城项目、投资1.2亿元的3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6亿元的云鲜城等项目正在对接洽谈推进中。在商贸项目方面,在全力推进总投资13.5亿元的碧桂园天空之境、东原商贸城、正大城市绿苑、云鲜城、蓝城桃花源等7个项目的同时,将工作重心放在棚户区腾空的4块322亩土地上,积极配合县里完成8块309亩土地的开发,加大招商力度,做活城市经济。坚定不移抓好社区治理,把社区治理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下狠决心、下硬功夫,努力摸索、认真探索,初步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1+3+N”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业主投诉机制、物业的奖惩机制和对物业和业主的双负责机制等各项机制,实行社区管理“红黑榜”擂台赛,大力开展“小区提质攻坚行动”,全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社区治理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坚定不移抓好民生改善,投资1000余万元,对稻屯洼湿地公园道路、广场、河道、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全力把湿地公园建成我们县城的西花园,于6月18日以全新形象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擂台赛,将擂台赛作为督促村级整体工作的抓手,实行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的机制,形成在一线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干事氛围,掀起大干快上的工作热潮;4月25日启动了一担土医学隔离点建设,历时12天完成,建设隔离病房、后勤保障用房及其它配套用房360间;投资900多万,对羊山口道路4.15公里的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历时4个月,6月15号实现顺利通车,极大方便了周边3个村近4000名群众的出行;下半年将完成敬老院扩建、金牛农场道路修复、饮水安全提升、西豆山小学和卞庄小学合并到王村小学等民生项目。 下一步,东平街道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根本在于担当,关键在于行动”的理念,以“三敢两不怕”作风为遵循,以六个标兵为指引,真抓实干、大干快干、苦干巧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向县委、县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