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信息港公益

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违章查询

热点新闻

沙河站 五项措施促农民增收

来源:今日东平报 时间:2011/3/19 第1492期 第2版:经济动态

      本报讯  新年伊始,沙河站镇就把农民增收作为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并通过五项具体措施,确保让农民尝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产业调整促增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立足本镇国家级优质小麦基地项目,以鲁东金海面粉厂、诚信面粉厂、东平永峰面粉厂、文武面粉厂为依托,引进新上一批副食品加工业,形成产业簇群,打造好周边县市的“面袋子”。发挥“订单农业”带动作用,以津东脱水菜厂、前河涯脱水菜厂为载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解决农民想种菜怕滞销、企业想上怕缺货的问题,搭好农民与企业对接的桥梁,带动瓜菜种植,经营好周边县市的“菜园子”。发挥大户承包带动作用,以大户承包重点,搞好土地合理流转,培强壮大牛蒡、土豆、西瓜、山药、芦笋等主导产业,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致富。
      畜牧养殖保增收。在畜牧业生产上,重点突出生猪、肉、蛋鸡和小尾寒羊的发展壮大,利用小额贷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规模饲养场和特种动物养殖,确保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人均增收2000元。
      “一村一品”强基础。该镇现有竹制品、木器木材、豆腐加工等各种类型的专业村37个,年户均收入在万元以上,2011年,党委、政府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大户培植和市场拓展上,力争扶持培植大户740个,确保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民营经济带民富。用好能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鼓励其办企业、当老板、挣大钱。启用民资,鼓励民资企用,破解民企融资难题,发展地方经济。搞好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既定政策,兑现各种承诺,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和工资待遇。
      劳务经济壮筋骨。劳务经济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该镇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在1.8万人左右,主要从事汽车驾驶、筑建、木工、装饰装璜、管道安装维修、装卸、缝纫、街头钟点工等工种,人均年收入1.5万元,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2011年,该镇将进一步澄清人员底数、强化技能培训、搞好市场对接,设立派驻机构,促进打工增收,确保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关中运)

主办:东平报社 协办:东平信息港

鲁ICP备05007463号

Copyright 2010 jrdp.sddp.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