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东平报 时间:2011/3/5 第1487期 第3版:社会关注
编者按
去年以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拼搏实干、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只争朝夕”的新时期东平精神,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建设,奏响了推进跨越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宣传典型、充分展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人心,促进“三步跨”、“四保一创”和“双创”目标的实现,本报将开设“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栏目,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集中报道。
两间破旧的房子,停放着的两辆自行车和里屋里的一台电视,就是记者面前这个救人英雄解培宪家里的所有值钱东西。如果不是别人介绍,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老实木讷的农家汉子和跳入冰窟中勇救两儿童的英雄联系起来,可就是他,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身板托举起了两名儿童生还的希望。他,就是新湖乡李楼村的解培宪。
与死神赛跑,20分钟两条命
2月12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正在家中吃饭的42岁的解培宪忽然听见自家旁边的水塘方向传来"救命,救命……"的呼喊声,扔下手中的饭碗跑出去,解培宪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叠在一起陷进了冰窟窿,更为糟糕的是冰面还在不断断裂,两名孩子危在旦夕!没有任何思想斗争,解培宪开始救人。用力拖拽?不行,两个孩子已经冻得动弹不得;等专业人员施救?更不行,时间根本来不及。两个孩子此时已经冻得失去了呼喊的力气,时间在空气中仿佛凝结住一样,每一秒都显得尤为重要和可怕。.
没有大脑中复杂的斗争,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可能就此失去,解培宪本能地跳入刺骨的冰窟窿中。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他的这种本能,他说,“我也是孩子的爹,看着两个孩子有难我袖手旁观的话,我一辈子会不安心。”在他跳下去托举着孩子的时候,乡亲们快速找来了木板,等到用木板将孩子们托举上来,解培宪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从他跳入水中到孩子安全得救,整整20分钟。这20分钟,分分金贵,秒秒难忘。
随后赶到的乡亲们抓紧对冻昏过去的他进行救治,并及时送到了医院。由于严重受凉,解培宪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但为了不给他人和政府添麻烦,他在医院只住了一晚上就回家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俺家还有老婆孩子呢,还有一堆活儿呢!”
据记者了解,这已经不是解培宪第一次救人了。2009年的夏天,解培宪也是在这块水塘救起了一个不慎落水的孩子。“这事发生在他身上,一点也不稀奇。”他的一位邻居这样对记者说。
生活艰辛 苦中也有乐趣在
走进解培宪的家,记者有些惊呆。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电器,仅有的一台电视机还在不停地闪着“雪花”,“前段时间坏了,一直也没修,凑合看吧。”他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里屋里的炉子冰凉,看样有好一段时间没有用了。他说,整个冬天,他一共就买了不到150元钱的煤,“现在还有点,没烧完呢。”
解培宪家庭条件很苦,自己本身就有颈椎的毛病,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干不了活,妻子又是聋哑人,还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家庭全靠老解一个人支撑。“我没有啥文化,只能出去打打工挣钱维持家用。”墙壁上挂着两张针灸穴位图,老解介绍说是平时妻子给自己拔罐用的。“她听不到,也不会说,不过时间长了,慢慢就能学会了。”看见记者将镜头对准自己,老解的妻子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
对于老解救人,最后怕的就是他的妻子。她依依呀呀地向我们比划着老解那天冻昏过去情形。尽管丈夫并不高大英俊,尽管丈夫没能为家里带来多少财富和金钱,但在她心中,丈夫就是一座山、一座城,就是她和孩子的全部。尽管后怕和心疼,但她还是竖起了拇指称赞起了自己丈夫的行为,在记者面前使劲鼓掌为丈夫喝彩。采访中妻子不停地比划着给丈夫拔罐,用记者不能完全理解的肢体语言表现老解支撑这个家的不容易。孩子才九岁,学习也不错。老解笑着指给记者看挂在墙上的奖状,眼圈却红了,“就感觉有些对不起孩子,看着人家的孩子吃好的,穿新的,我什么都给不了他……”不过他说他很知足,因为老婆,因为孩子。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