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古民居群位于我县接山乡常庄村内,该村属于一个大自然村,分为一、二、三个行政村。
  该村以姓氏命名,明朝初年建村。颜姓、赵姓等在此生活繁衍,不断增修扩建,形成现在规模。其古民居群包括颜氏大街南院和北院老宅、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保险楼、风凰嘴老宅、会客大厅以及颜世芝家、赵继玲等民居大约共30户计500余间,为平房,砖石墙,木顶架,一门双窗,券式,内有木梯通顶部,当地村民称为“挂屋子”。特别是颜家大街南院老宅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0米,共计30余间房屋;有的为平顶房,有的为四合院建筑,布局合理,保存十分完好。往南依次为“窟窿门”,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就处在南院老宅,为颜廷增家居住,当时罗荣桓同志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他在此指挥了著名的香山战斗。门左边为老酒坊,再往南为颜世杰家,颜世耀家,颜承洋家,颜景俭家;另外还有部分城墙至今保存较好。
  按《东平颜氏家谱》所载,东平颜氏祖籍曲阜,户分泗皋,元迁徙于泰安颜子村。元末明初之际其到元代颜之方时迁于东平常庄,繁衍至今,颜氏家族明清之际庠生、贡生、监生均较多,亦多有府县学教谕、济世名医。家族善治家业,富甲一方,平善好施,赐匾旌表甚多。常庄古民居群基本保存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清代民俗建筑的重要史料,堪称“鲁西第一民居群”。
  在古民居群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颜氏家族的代表性建筑——复圣祠,又称“颜氏祠”、“颜家庙”,是常庄颜氏家族祭祀先祖、商议本族要事的地方。创建于明代早期,毁于明末战乱,清乾隆七年复建,民国年间进行过重修。祠内现存正殿三间,顶脊砖雕四条龙,吻兽高突,保存基本完整。面阔23米、进8米、高4米,三开间,面阔米,进深6米、高6米,石柱高4米。门殿厦柱上刻联“视听音动杏坛间天心独见,虞夏商周随苍内五道维新”。
  复圣祠内原来碑刻较多,现存清乾隆七年、二十年和咸丰元年重修碑各一方,记载了东平州颜氏氏族人建庙祭奠复圣之盛举。其中有乾隆七年庠生颜淑清作《望后人建祠堂》,草书碑,镶于庙门内东壁上。
  复圣祠保存了清早期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整,脊上龙形纹饰代表了其建筑规格之高。碑文记载了东平颜氏祭典及皇恩频加的史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2008年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时,文物普查人员对该村民居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整理和拍照,并和接山乡政府及常庄村分工领导进行了座谈,提出保护性建议。目前,常庄古民居被列为我县一个重要文物点,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后,文物部门将落实“四有工作”,树立保护标志碑,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