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一扇“推拉窗”,是一个区域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东平的路,也是这样的“窗”,“窗口”推及闻绿,脚下闻香,不仅透出的是青山绿水,更是近年来我县瞄准“双创”目标,打造生态文明公路带来的巨大变化。
  路是流动的风景线。在国省干线,红花绿草在前行中延伸;在贯中大道,十里荷莲美景相伴;在城市,主干道整洁亮丽,背街小巷绿意盎然。今天,当我们沿着一条条路穿行时,看到的是绵延不尽的绿色,感受到的是路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气息。
生态理念串起绿色飘带
      去年以来,借助全国公路综合整治活动,从105国道到220国道,我县的国省干线公路一条比一条美,一条比一条体现生态,体现着路与自然和谐相融。眼下,乘着“双创”活动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从山区到湖区,从平原到城乡结合部,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农村公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县是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同时也是泉城济南的“后花园”。在修路中,我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项目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着力打造生态交通、绿色交通。在交通项目建设开始之前,严格项目筛选,严把项目环评关。同时按照建设节约型行业的要求,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为重点,着力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交通项目建设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做到建设一处、绿化一处,施工一片、恢复一片,让绚烂多姿的生态文明伴随着一条条黄金大道不断向前延伸。
精心呵护博来绿意盎然
  修路与环保与生俱来就是一对矛盾。如何保证既加快公路建设,又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县坚持“环境最美、效益最好、进度最快、质量最优”工作理念,一个又一个“少动自然、多动脑筋”的故事由此引发:
  滨河大道,为了一棵珍稀皂荚树,建设者不惜改线,尽力避开。为树让路的故事在大清河两岸传播开来。
      贯中大道,所需土方量达39万立方米。沿途全部是基本农田用地,加上为国家城市湿地范围,土方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开工时,建设者坚持做到“四不”:即不动基本农田,不破坏湿地植被,不随意倾倒施工清表垃圾,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确保施工达到环保要求。经过多方考察,本着节约土地、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现场勘察、取样试验,最后他们确定位于我县白佛山北部的城市垃圾处理场作为取土场。这样既保障了该工程用土,又为城市垃圾回填赢得了发展空间。
   滨湖大道,途经国家4A级景区东平湖,沿线风光旖旎,景点众多。为此,建设者追求“原生态”,线型走向顺应“自然势”、“水势”,避免长直线,使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善待自然,融入自然”、“打造原生态高速公路”……在这些先进理念指导下,每一个建设者都是环保先行者,每一道工序都从保护环境、保护绿地入手,每一个工程都被当作工艺品来雕琢。修路与环保这对矛盾在我县实现了和谐统一。
如诗如画勾勒和谐美景
  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看高速公路,一路一画;看农村公路,一线一景;看城市道路,花团锦簇。一条条生态路的出现,是我县建设生态文明公路的生动体现。
  生态路的建设,不仅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快捷通道,而且使出行成为一种享受。从滨河大道的汇河景观,到贯中大道的城市湿地风光,沿着一条条生态路行驶,“就像欣赏一幅大自然的画展,看不完的是美景,读不完的是绿意,品不尽的是文化。”
      道路者,文明之脉,财富之母。去年竣工通车的贯中大道,使我县融入了省城济南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拉近了东平湖与国内外旅客的距离。一条条国省干线,融入国家路网格局;一条条农村公路,架起城乡连心桥,带富一方百姓,激活一方经济。在道路的延伸中,东平正阔步向前,豪迈跨越。(记者  王庆海  通讯员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