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支部书记,既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也是我对乡亲们的承诺;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史正亮这样说。
史正亮是正亮淀粉公司总经理。1992年他借款从小手工作坊式经营开始了他从事地瓜淀粉加工的征程,经过近20年的艰苦打拼,他的公司已发展到总资产3000万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员工400余人,生产的粉条远销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广州等地,他也成为东平名符其实的“粉条王”。
他富起来了,但是村子的情况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2010年以前,屯村铺村经济结构单一,负债累累,村“两委”干部年龄老化,村子的发展进入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区。在这种情况下,史正亮临危受命,于2010年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肩负起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康致富的责任。
他认为,村子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公道、有事业心的班子,还要有一个长远而明晰的发展思路。上任伊始,他结合村子实际,确立了强村富民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抓班子,带队伍,打造过硬“指挥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赢得民心是做好一切群众工作的基础。他从健全各项制度入手,在规范各项工作上下功夫。在他的主持下,村里建立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做到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要求党员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推动全村和谐发展。成立党群议事会。将每月15日定为村政决策日,召集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村党员活动室,按照“五步直通车工作法”,通报情况,民主议事,科学定事。同时根据“两委”成员个人特长对村干部重新分工,严格职责,充分调动起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屯村铺,不论做什么事,他总是走在最前头。在他的倡导下,村“两委”叫响“从我做起,从干部做起”的口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他认为,一个村庄的容貌其实决定着一个村子的精神状态。环境好不好,群众看着舒服不舒服,对班子的评价就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二步,他把眼光定格在改善村子生态和发展环境上。村里没有钱,他个人垫资14万元硬化进山道路2000米,并规划了沿路绿化带,人工种植银杏、樱花等名贵树木;村容村貌差,他带领党员干部,发动群众对全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理粪堆、柴堆、石头堆和垃圾等5000余方;村里道路差,他个人垫资14万元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他还投资6万元为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使群众吃上了放心水;投资3万元完成了有线电视的安装任务。村子街道宽了,干净了,路好走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心里也敞亮多了。
建设新农村,发展是关键。史正亮以他长年经商的眼光,积极带领群众探索发展路子。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近年来我县旅游的快速崛起,旅游业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态势。屯村铺地域内有洪顶山景区和溶洞,具有发展旅游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因此,史正亮将他的第三步放在旅游开发和建设上。开发旅游没有钱,他就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他将屯村铺旅游资源制成宣传册随身携带,一有机会就向人介绍本村优势资源。在得知淄博傅山集团与济南董老大集团有投资意向后,他自己出路费,一次次跑济南、到淄博,找投资方洽谈。最终,两家企业先后确立了来屯村铺投资发展旅游的计划,傅山集团预计投资4个亿对洪顶山进行全面开发,济南董老大食品公司投资1.5亿元对屯村铺溶洞进行开发,现正在邀请专家对旅游规划进行高标准设计中。在他心中有个梦:旅游开发成功之际,就会是屯村铺鹊起腾飞之时。
史正亮经常讲,屯村铺村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要自觉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形象。他更是把自己看成大家庭的“带头人”,积极改善民生,倡导文明新风。 在他的倡导下,该村开展了“十大孝星评选”、“婚育新风进农家”等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个别教育等方式,使村民们树立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婚育观念,尊老敬老、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为帮扶困难村民脱贫致富,村里成立技术培训班,帮助困难村民学会一技之长;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鼓励他们完成学业;实施党员“联户帮带”活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1-2个农户,签订《帮带责任书》,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他说,俺没有别的想法,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 王庆海 通讯员 董光庆 胡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