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圈舍胜似卫生间,刮瓷又贴地板砖。牛壮羊肥猪增肉,粪便沼气能做饭。”这首打油诗是对沙河站镇大力发展低碳、生态、环保畜牧养殖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形象概括。
近年来,沙河站镇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的原则,不断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可持续畜牧业。该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治污的要求,力促畜牧生产实现“退村进园”。在实际规划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村庄规划与生态养殖场区规划同步筹措,划分出禁养区、限养区和生态养殖区。将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区逐步迁出,在限养区控制养殖规模,在生态养殖区内逐步取消千家万户的散养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畜牧业。在畜牧养殖场建设中,该镇按照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扶持引导群众加大了畜禽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力度,重点突出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防疫和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等内容,并对标准化养殖场区实行规范达标和扶持奖励政策。镇明确规定,凡按规划标准建设一处标准化养殖场区,经验收合格,协调农合行提供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
该镇在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时,在水源地、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设立了禁养区、限养区和生态养殖区,大力推广了“自然生态养猪法”等生态养殖新技术,与市、县爱卫会合作,对畜牧养殖大户和畜牧生产专业村统一进行了“一池三改”,完成了建沼气池、改灶、改厕、改圈工作,实施了“干湿分离、粪污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养殖富民工程,使得昔日那种“猪拱鸡飞兔撒欢,人畜共处味熏天。蚊虫漫天蝇满地,污水横流病为患”的乱象已一去不复返。目前,全镇已建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区217个,完成“一池三改”3800多家,发展有机蔬菜基地5000亩,让庄户人念起了“低碳经”,赚起了“绿色钱”。 (关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