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存国

  每天,从朝辉满天到华灯初放,东原影视城社区建设一线上总有一个俏丽的身影在忙碌奔波。她走千家、进万户、拉家常;查物料、看进度、问点子、询民生,脚步不停、忙碌不断……这个大忙人就是是郭玲。
  郭玲现任老湖镇党委委员,曾长期担任管区书记。她深知在惜土如金、乡情浓厚的农村,做好群众工作难度有多难。在接到东原影城社区建设任务的那一刻,她就把社区建设需要“解决720户、2670名群众的居住问题,建设33栋楼房”这一具体数字牢记心间。她深知,这需要付出勇气、决心、汗水甚至是泪水。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压力如山的重任面前,她变压力为动力、视困难为机遇,喊出“宁可让工作累倒,绝不能让困难吓倒”的铮铮誓言。
  2017年2月,东原影城社区建设拉开大幕。消息一经传出,王台村又一次掀起波澜,村民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对镇村干部的信任危机。原来的老社区7年时间换了三任开发商,群众迟迟未入住,社区建设对百姓来说,心中存在一种恐慌、一种担忧。老百姓都说,现在又建社区,你们的信誉何在?特别是拆迁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充满矛盾和纠纷。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郭玲带领工作组把宣传工作做在工作最前沿,认真组织人员对王台村每家每户家庭成员组成、特困户、单身户、家庭经济收入、居住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统计、核实、摸底,并深入了解广大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困难家庭等各个层面的需求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分类梳理,因人因户施策。
  工作千头万绪,孰为重?孰为轻?面对拆迁工作的重重困难,她把高昂的干劲、浓郁的情怀转化为春风化雨般的柔情,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郭玲常说,群众工作非常特殊,要讲究工作方法,急不得、等不得、慢不得,要有蚂蚁啃骨的韧劲才行。在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之后,她取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成绩背后是艰辛。征地拆迁之初,流言蜚语满天飞。有些群众直接找到她质问:“你叫俺住楼,俺也知道住楼好,可俺知道住上楼要交管理费,也不能烧火做饭啦,离了钱一天也不能转,我去哪里弄钱去啊?”还有上了年纪的人说:“金窝银窝不如俺自己的草窝,我们搬走后,到年过节的怎么给俺老祖宗上供啊?”更有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说:“兄弟爷们,我告诉你们,他们拆了咱的房子,不是给我们盖楼房,是搞开发赚钱……”面对群众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她不厌其烦,将新社区建设的意义、好处、前景、拆迁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回迁安置的办法、价格、时间等印成宣传提纲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分发,和风细雨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郭玲苦口婆心地对群众说,“建设新社区,我们就能住上干净漂亮的楼房,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通过耐心地思想转化工作,群众终于签订了征地拆迁协议。东原影城社区建设区内176户,一周内174户就签订拆迁协议。
  质量问题是大事,她是群众心中的焦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她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决不因赶进度降低标准、影响质量。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她到施工现场巡查,当时该社区B4楼正在打基础筏板,她发现一商砼车出现机械故障,修理不及时。她询问司机后得知商砼车的出场时间是下午6点,现已超时4个小时。为确保商砼质量,她立即通知监理和现场施工负责人到场,坚决执行有关规定,将商砼车驱离现场。还有一次,砌墙的工人用干砖在A9号楼电梯井直接垒墙,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砂石灌缝,她立即上前制止,勒令拆掉重建。施工方负责人把她拉到一边说:“郭主任,别这么叫真,抬抬手过去了,以后我们注意。”听到这话,她生气了:“好,你舍不得拆,我帮你拆。”她边说边拆了起来。在她的坚持下,施工方扒掉了不合格的墙重新砌垒。
  如期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是使命,更是责任。2017年9月环保督查,砂石供应出现断链。为确保“三大工程”进展,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点对点”供应石子。为了确保石子数量、人员、车辆安全,她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赶到石子厂,统筹安排车辆,指挥现场装运,直到晚上11点以后才收工回家。甚至有一天,她回到家把家人都吓了一条。她一照镜子,笑了起来。镜子中的她,头发、眉毛全白了,满脸灰尘,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就是靠着这份坚守,社区没有因石料供应问题而耽误一天的工期。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工作成绩的成就与彰显,是对她最大、最好的嘉奖。郭玲身为老湖镇派驻东原影城社区建设的“指挥官”,头脑中始终有一个大局意识。她认为,老湖镇党委、政府把这么重要的工程交给她,是对她的信任,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