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庆国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五个振兴”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工程,突出五个在前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领导干部干在前头,带头垂范、实干攻坚促乡村振兴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对党忠诚,带头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关键时刻亲力亲为、靠前指挥,从做好“产、城、山、水、乡、土、路”七篇文章入手,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三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张涛这段话掷地有声。
  由县委书记带头,从副县级以上领导做起,大力开展“住村行动”。全县34名县级干部每月住村一次,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贫困群众同苦同干、扶贫扶志,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每名县级干部包保1个在建社区,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县29个社区中,12个社区已建设完成,8个社区1.8万人实现回迁入住。
  乡科级干部开展“双联四包”行动。建立“干部群众联亲、扶贫干部联网”工作的机制,从县乡两级选派2181名干部驻村包户帮扶,891名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两次以上到所包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近期,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保乡镇(街道)县级领导、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包保部门单位,针对包户干部帮扶措施不硬、基层作风不实、解决项目资金管理等问题,砸实责任,聚焦问题,合力攻坚。选择多个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内涵的村庄作为试点,打造干部教育培训“三同”基地。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库,对帮扶工作进行全过程纪实,干部到不到村、入不入户、真帮假帮、成效如何一目了然。

过硬支部挺在前头,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促乡村振兴

  注重发挥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过硬支部建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一线,抓实党建基础,撬动工作杠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组织新任职农村党支部书记到河南支书学院培训,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作风教育,提振信心、提升能力。将乡村振兴五个基本要素量化,在全县支部书记中深化开展“村级工作擂台赛”,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在黄河滩区迁建过程中,银山镇耿山口村支部书记耿进平无偿捐献1000万元用于本村困难户拆迁工作,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在耿山口社区搬迁过程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山东齐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省发改委、省扶贫办领导到社区检查指导工作时评价:“社区建设质量、标准、速度居全国一流。”在移民扶贫搬迁过程中,接山镇朝阳庄村支部书记李强提出了“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家园自己建,决不给党委政府添麻烦”,9天内完成全村搬迁任务,创造了山东搬迁史上“第一速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银山镇南堂子村支部书记郑灿宾第一个拆房、最后一个选房,带头推动房屋拆迁工作;银山镇牛楼村支部书记牛英祥的房子虽然不在规划建设区内,依然带头将自己的房子拆除,加快推进社区迁建步伐。
  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促振兴”活动和“三率先、三带头”先锋行动,组织2300余名县乡干部、12000名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村户,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组织党员干部在走村入户、联系群众、精准建档、信息提供、项目建设、异地搬迁等方面公开承诺,承诺书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监督。老湖镇在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乡镇包村干部、农村干部和农民工等党员群体,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公开承诺,开展“与脱贫攻坚同行、为党旗添彩”主题党日活动,有力推进了社区建设。大羊镇西北村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党员带头清理土地,加快推进了产业脱贫项目实施。大羊镇南刘屯村党支部5名支部委员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第一批签订拆迁协议,全村35名党员带头第一批腾空旧房。
  目前,全县建立了126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达3000多人,先后开展了脱贫攻坚“微心愿”“情暖母亲节、爱心扶贫”活动,组织全县3258名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对象9863名,带动社会志愿者5000多人。
  同时,抓住省市各级对东平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的机遇优势,在县乡村分别成立一线指挥部,通过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政策联投、项目联建、党政联考,使各级资源统一调配、行动统一步调,推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共享、高效落实。开展“最美第一书记”评选,引导各级第一书记抓党建促振兴、驻村帮扶,去年以来,各级第一书记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千多万元。

基础保障做在前头,项目支撑、产业带动促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乡村基础保障工作,把项目支撑、产业带动作为乡村振兴主渠道。
  加大政策扶持。我县抓住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400余家,依托合作社新建产业项目230个,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先后筹措财政资金2616万元投入村级运转,建立起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强化帮扶带动。扎实开展“强村帮弱村”“百企帮百村”“产业组团帮带”“政策兜底帮扶”“四帮一”活动,整合各类资金9000万元,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注重产业支撑,在每个新建社区附近建设1个特色产业园,配套发展基础好、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增收脱贫。州城街道孟庄服装加工园区,总投资1520万元,可解决沿湖7个村无地移民就业。东平街道大井村引进的山东陌上源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与国内18所高等农林院校的合作关系,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建设了组培实验室,同时运用电商平台,占据了广阔的市场,为大井村构树培育产业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目前,基地已出售构树苗115万株,实现经营利润140余万元。接山镇朝阳庄村以产业兴旺为切入点,定位集中居住、产业发展“两区共建”的发展思路,与海南普世南山集团合作,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古村落民俗度假村、旅游开发综合体、海岛和牛养殖项目。在社区和老村之间1200亩土地上建设现代农业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建设制帽厂和光伏发电产业。目前,仅光伏发电项目,集体就能增收200多万元,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斑鸠店镇奥祥禽业养殖项目,占地160亩,投资4000万元,建设养殖大棚45个,带动一批养殖大户,实现户均收入3万元。老湖镇先后投入扶贫、移民、南水北调等政策资金9000万元,同步建设了扶贫产业园区、特种动物养殖区、生态旅游观光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服装加工园区等五大产业园区,探索就业增收、入股分红、委托经营三条扶贫路子。发展户外拓展训练中心、“巧手工作室”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等产业项目25个,带动群众增收就业2.2万人。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起绳网加工、服装制帽、乡村旅游等十大“强村产业”,建立起电商、旅游、食用菌培植、生态种植“四大扶贫园区”,确保每个村发展有产业,增收可持续。

绿色发展谋在前头,多村发展、片区突破促乡村振兴

  东平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文化和生态,潜力在文化和生态,方向也在文化和生态。
  我县紧紧抓住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重大政策机遇和东平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党建引领、人才支撑、成片推进、区域提升”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以党建促共建、带乡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优势鲜明、示范带动力强的片区,有效避免了镇村之间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同质竞争,逐步形成了以白佛山、东平湖“一山一水”为引领、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全县“党建引领、人才支撑、成片推进、区域提升”的总体思路引导下,我县将产业扶贫与本地产业优势相结合,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高效农业、生态渔业等业态,着力打造“东平湖百亿产业”。先后举办乡村旅游、林果种植、电子商务等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达6000余人次。发展星级农家乐、渔家乐160家,带动6000余人就业增收;发展淘宝店铺600余家,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东平街道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东平街道水韵文化休闲旅游片区,在不改变片区内各村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成立片区党总支,由副乡级领导干部任党总支书记,把过硬支部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辖区8个村党组织,建立片区发展协调议事会,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平台、以乡村建设为基础,整合片区资源,重点培植史楼—塘坊民俗度假村、荷塘月色产业园、稻蒲荷香休闲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用人才推动产业,用产业聚集人气,助推片区乡村振兴。目前片区项目达到36个,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人。2017年片区接待外来游客20万余人,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
  目前,东平湖—白佛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腊山景区荣获3A级景区,白佛山文化旅游区5月22日正式开园迎客。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正加紧建设,以文化旅游、临港经济为核心的“东平湖百亿产业计划”扎实推进。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112家,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日趋活跃,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基地、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老湖镇水浒影视小镇、银山镇滨湖生态旅游小镇已入选省级特色小镇;朝阳庄村、浮粮店村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人才兴业立在前头,创新兴业、智力引领促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了“红色五乡行动”,通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实用人才跨乡服务、返乡人才创业、第一书记驻乡帮扶等措施,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其中,接山镇朝阳庄村成立了新乡贤参事会,先后吸引了德高望重的村民、在外发展的能人、社会爱心志愿者22人,从打井修路、土地调整,到社区拆迁回迁化解矛盾纠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威望,给群众讲政策、做宣传、算透账,解开了群众心中的思想疙瘩。新乡贤参事会会长李广勇,多年来义务担任村里的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和工作战斗员,影响带动村民支持党支部工作。在社区建设和迁坟工作中,退休干部牛之营等8名在外能人专程回家做亲属和群众工作。中国好人李广义,坚持11年照顾双目失明的妻子,倡树了新社区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
  实施“能人回引”计划,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建设返乡创业园,在手续办理、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回引能人返乡创业。接山镇通过建立在外能人数据库,加强与在外经商、创业和务工人员的沟通交流,吸引了30多名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归乡创业,直接增加了就业创业岗位2000余个。深挖细排各类产业发展项目清单,规划建设了能人归乡创业园。目前,已入驻归乡创业园区的高阳电力、高阳管业、熙熙城堡餐饮3家公司,年安置劳动力100余人,项目全部建成以后,能解决300余人就业,可实现税收500万元以上。东平街道水韵文化休闲旅游片区,定期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意向情况和岗位需求情况进行排查梳理。对于有回村意向的大学生,靠上做工作,帮助制定回乡发展规划;对于已回乡大学生,实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就业创业。建立培养提升机制,由街道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作为返乡大学生培养联系人,使其尽快熟悉农村工作环境,尽快成长。根据片区发展需要、岗位特点、成长要求,适时组织返乡大学生到先进地区参加村级产业、乡村旅游等专项培训,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对在创业过程中表现积极、成效突出的,适时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优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两代表一委员”进行培养。目前,片区已有返乡大学生17人,其中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9人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6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新当选的342名支部委员中,298人为返乡创业人才、农村致富能手和大学生村官,52人当选支部书记。对支部书记无合适人选、工作薄弱村,选派33名优秀县乡机关干部直接到村任职。
  用活本土人才。每村选拔1—3名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实用人才、新乡贤、返乡大学生,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县、乡两级备案管理,跟踪培养,382名优秀乡土人才先后进入村“两委”班子。壮大实用技术人才。积极争取61名省市科技指导员驻村,选派334名农技指导员驻村入户推广种养技术。实施“万名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先后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0多个班次,受训人员2万多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