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可称之为名城者,多因水而名;成就文明之城者,也因水为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平新县城落成于泰山余脉白佛山前,这里环山相拥,清河如练。山势起伏,赋于其层次美;河水充沛,滋润其轻灵妩媚。风水嘉惠,拜为上苍所赐;民风淳朴,源于先民本色。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东平始终结缘于水。就像这里的人们骨子里始终流淌着远祖的血液。
  缘于对水的热爱,今年八月的一场大雨中,我激情贲张,决意冒雨前往注入县城的一条内河,暂且称为城内河吧,去探一究竟。城内河起始于县城东首,名曰“龙潭湖”。这龙潭湖早先是一个天然蓄水沟,俗称龙王沟。本世纪初,县里对其进行了改造,并引入大汶河水常年补充水位。湖的周长约一千公尺,南端架设起一座人工木桥,站在桥上可仰观汶河之水奔腾而下,配以滂沱大雨,云蒸雾绕、瀑布如帘、幽思如梦。回首湖面,急雨飞落如跳珠,使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喻。在湖的东南岸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时有野凫出没其中。我一面赏景,一面观察它们在湖中上下翻动。也算幸运了,我看到数只凫鸟踏水起飞,速度极快,如履平地。但飞行高不过米,远不及百,便又重新落入水中。唐人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写。鹜即凫,也许是生物功能的退化,野凫的飞行高度实在有限。沿着湖水西流而下,是人工造的几个大台面,使水的下落波澜跌宕。不远处有一高大水车,点缀着昔日江北水乡的旧有风貌。水一路流过高级中学的大门,来到县政府路东南做短暂停留。这里不论白昼黑夜,总是聚集起数百老人在此玩耍。因为有水,夏可乘凉,冬可观冰,成为城里人爱玩的福地。特别值得一说的是2017年的“创卫”活动,使这条城内河清洁了、靓丽了。以前水上漂浮的塑料瓶、垃圾袋、烟头杂物真的不见了。城市美的终极目标是文明,如今这里的人们正在走向这一目标。河水在此转入地下,穿越西山路、东原路便浮出地面,进入荷花广场。奔波的河水经过时暗时明的渠道,流速相对减缓许多,因是进入县城中心,已没有水鸟出现,只有一簇一簇的荷花在水中怒放着。河水继续向西穿过一条南北大街,又次浮上地面,便进入了北京湾。北京湾的起首是一处用方条木搭建的半弯型月台。白天这里并没有特别之处,一到晚上霓虹变幻,荷塘朦胧;偶或晴空满月映照水面,漫步于月台间便如入仙境。早些年,我的一位老领导时常邀我来此闲坐,一番谈天说地后,他便操起二胡,进入他的音乐世界。如今斯人已去,台前的苍苍蒹葭平添了一丝愁绪,伴随着昔日的琴音似在空中飞绕。
  佛说:一花一世界。人何尝不是如此,有开就有谢。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是学生,需要觉悟的东西太多太多。北京湾就像一个孩童的名字,叫着叫着就大了。因为故事多了,就意味着经历多了。
  北京湾呈东西方向,全长约一公里,设若浏览其全景,就须沿着一段鹅卵石铺筑的人行道,一路向西而行。此时的大雨如注,雨水已漫没脚面,路上几无行人,只有往返穿梭的车辆匆忙驶过。我在雨中痴情赏景,虽有雨伞也近乎全身湿透。北京湾也许是整条城内河的最宽处,南北约百米,茂密的荷花占据了半条河宽,雨水浇在荷叶上来回滑动,承受不住就落入河中,噪噪杂杂、嘭嘭啪啪,更显雨水之大。举首南望,烟雨中的“北京湾”三个红色大字就像火焰般不熄跃动,这种视角上的错觉,只有在雨中才有。北京湾、古汶水同时呈现在眼前,一种神圣、伟大瞬间在脑海中放大。北京是中国的标志,大汶河则孕育了东夷文化,古东原原本就是波泽之国,四渎漫漫汇聚于此。水与生命,与历史、与文明密不可分。由此上溯至五千年文明,也与这古汶水、古东原息息相关。眼前的北京湾不就是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吗?难怪这一方荷塘,这一抹月色,吸引了众多摄影者、写生者、文人墨客驻足于此,赋诗弦歌,赞之颂之。魏绪言先生曾给我吟过他的一首诗作,写得很合景色,特录于此:“一溪碧水三面柳,十里荷花万点红。二级微风五肺透,百丈卵石千步行”。
  再往西行,内河水又穿过平湖路便进入了108坊。这里是一色的仿古建筑,青砖黛瓦、木雕窗牖、高低错落。若在骄阳下来到这里,确也凉爽清幽。据说108坊的名称是根据《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而起的。宋江等108好汉的活动地域主要在梁山及八百里水泊,而今的东平湖是其遗址所在。加之《水浒传》著者罗贯中即为东平人,由此可以看出108坊的渊源有多么深厚。也许是水浒好汉的声名远播,或许是建筑风格的恢弘古旧,总之108坊为这座新县城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古色调,也为这里的居民增加了些许豪迈气慨。
  流过108坊的内河水由此转向西南方向。穿过一条长长的地下邃道,来到著名的文化场所“文秀大剧院”。高文秀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其文学成就与关汉卿比肩,剧院即因高文秀而命名。剧院向北,即是“万里图书馆”。与图书馆相对的是“东平博物馆”。此馆文物极多,承载着东原四千年的文明史。再向北望即是白佛山了。从隋唐大佛向下俯瞰,座落于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全是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每一处盛景都能观赏半日。
  我们还是回到这条城内河上来吧。河水环绕剧院半周继续西行,一路蜿蜒崎岖,一路波涛浪涌,如歌如诵,由东至西流过了整座县城,然后直泻国家级湿地公园稻屯洼,找到她的憩栖地。
  巧合的是,当我目送河水进入沼泽湖时,雨也停了。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时分。返程途中,再次路过北京湾,因时辰变化,此刻月色极佳,笼罩着一池荷塘,弯弯的半拱虹桥横跨荷塘,配着华彩灯火倒映河中。明月高挂天空,却把影子沉入荷塘,窥视俗世的种种情趣。真是应了那句“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的话了。难怪诗人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确实道出了天上人间的迥异。兀自乱想着,只见月光婆娑中桥上一袭白裙子飘过,翩若惊鸿,玄真妙远,终非俗眼所及。古人所谓倾城倾国者当亦如是。遐想之际,饥饿陡然袭来,赏景毕竟不如充饥实惠。我选择了一处露天烧烤店,要了一堆烤串、两瓶啤酒,大快朵颐着。不一会便觉醉意难抑,惺眼眺望,天空如洗,碧月轻移,星星不规则地眨动着眼睛。触景生情,一句古话不由跳来:一年明月今霄多,有酒不饮奈明何?此时的我有美酒佳肴,岂不是人生一乐。             (马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