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跨越发展

东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今年以来,东平街道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抓手,把握机遇,挖掘优势,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6月份,街道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16.46亿元;续建项目20个,总投资38.45亿元;待建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5.5亿元;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4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5%。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提升标准,服务大局,确保完成县重点工程项目的服务及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将服务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主动承担、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有东平街道参与、承建的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今年以来,全力做好了稻屯洼水上游乐园、体育馆二期、圣水观音、职教中心、廉租房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2000余亩的县工业园区征地清表工作。承担建设的罗贯中纪念馆、稻屯洼起步区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滨河街项目完成了沥青铺设、人行道铺装和绿化工程;通过修缮旧藕池、发展新藕池,形成了3000余亩的贯中大道莲藕观光带;文化发展线中心路南延工程正在铺设沥青路面,宿城路正在铺设水泥稳定砂。

二、提升层次,膨胀总量,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立足原有工业经济基础,将加快产业转型调整作为营造工业经济新优势的切入点,整合土地、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项目倾斜,引导、激励骨干企业通过扩规、新上、对外合作上项目、扩规模、提层次,东顺工业园二期、星光实业高档塑料包装、开元工业园机械加工、郑佳食品、立志经贸等7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引进了金立机械、盛鑫建材、国汇家具城、超能电源等项目;加快矿产项目建设进度,拓宽财源基础,目前润辰矿业已经试生产,庆达矿业正进行钻井。

三、把握机遇,打造精品,加力提速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对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住发展机遇,构建以罗贯中纪念馆、稻屯洼湿地两个景区为主、单体旅游项目为辅的旅游格局,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投资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开发旅游项目。目前,稻屯洼仓园人家大酒店已正式营业;罗贯中纪念馆内外装已接近尾声,三国、水浒主题蜡像制作已基本完成,布展版面已经定稿;稻屯洼湿地公园起步区活水广场、游客码头等多个单体工程已完工,水系、路系的开挖修建即将完成,入口服务区、芦竹生态体验区建设基本完成。立足县城规划和居民需求,合理布局网点,同步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贸项目,目前忠伟家具城二期已开业,御泉龙庭商城、国汇家具城正在招商,儒原城市广场、立志经贸等正在建设中。

四、统筹规划,保障民生,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紧紧围绕服务“创城”目标,服从县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精细运作、加快进度、确保稳定的原则,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步伐。目前,虹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开始分房,李范村、马口、一担土、赵桥、卜楼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宿城被拆迁户安置工程已开槽动工,护驾村、后屯、赤脸店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突出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的新敬老院建设项目,三幢公寓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工作标准,挖掘自身优势,突出工作重点,以总量上台阶,增幅保领先为目标,推动项目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构筑农业发展新框架  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子

戴庙乡党委、政府

    近年来,戴庙乡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以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着力构筑农业发展新框架,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子。今年上半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 元,同比增长22%。

一、扩规模、提档次,再创传统农业发展新优势。水产、畜牧是戴庙的传统产业。我们对这两个产业坚持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移民、水产、水利等涉农资金1065万元,重点实施了乌鳢标准化基地、麻鸭基地、獭兔基地、规模饲养小区、滩区瓜菜基地等建设任务,扩大规模,改良品种,拓展市场。目前全乡新增标准化池塘812个,瓜菜面积2000亩,麻鸭存栏量达到40万只,新增规模养殖场18处、养殖户312户。

二、育龙头、创品牌,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新亮点。高端高质高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示范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政府推动。依托戴庙的环境、土壤和水质、交通条件,根据群众的种养习惯,深入研究、分析市场,瞄准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高端定位,规划建设了前张村500亩黑木耳基地,以陆庄、宋圈村为中心,投资1.2亿元的千亩食用菌基地;以辛庄、新华村为中心,投资2000万元的千亩花卉基地;以后吕、沈楼村为中心,投资1000万元的千亩林果基地;以小赵、谭那里村为中心,投资3000万元的千亩蔬菜基地;辐射黄河滩区7个村的山药、中药材基地。二是园区带动。发挥园区产业链条长、集约化程度高、便于技术指导的优势,走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路子。同时集各种生产要素于园区,把优惠政策给农民,规模经营,专业生产,让园区确实成为农民增收的高地。三是龙头拉动。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全国食用菌之乡的福建古田客商、全国花卉之乡的江苏沭阳客商、全国蔬菜之乡的潍坊寿光客商落户戴庙。目前,500亩食用菌、300亩林果、200亩花卉已建设完毕,100个第六代蔬菜大棚项目已签定协议。特别是食用菌特色产业园,投资大,起点高,产业链条完备,为种植户提供建棚、育种、购料、销售、技术指导“五统一”服务,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种植风险。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有效推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每个500平方米的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年可实现纯收入6万元,每个标准化鱼池年可实现纯收入5.5万元,每个麻鸭棚年可实现纯收入15万元。

下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推进园区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并以产业园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真正让特色农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魅力州城

州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今年以来,州城街道按照“抓好环境整治,服务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效果,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强化责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活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出动宣传车50余台次,印发倡议书5000余份,悬挂横幅120幅,粉刷永久性标语210条,让“清洁家园,从我做起”、“村容整洁,人人有责”等理念深入人心。

3、搞好结合,注意实效。将环境整治活动与“倡树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市民”、“全县抓旅游、人人是环境”等活动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相结合,与村两委换届相结合,同步进行,互相促进,收到了实效。

二、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1、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村庄自然条件、经济强弱等不同情况,将71个行政村分为城区村、沿湖七村、城外村三类情况,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赢得了群众认可,确保了活动效果。

2、典型引路,统筹推进。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各管区先行确定2-3个示范村,让各村学有目标,干有榜样。

3、干部带头,提质增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走上街头,对城区重要街道进行环境整治。对城区重点区域实行干部包保,进行集中清理,做到了环境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

三、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成立机构,破解无人干活的难题。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成立了州城街道保洁协会,各村组建了3-6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形成了“街道总会—管区支会—村居分会—保洁小组”四级联动的保洁体系。

2、建章立制,破解无章可循的难题。研究制定了《保洁协会工作管理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各村把卫生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切实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多方筹资,破解无钱干活的难题。多方筹资20多万元,为保洁协会购置配备了车辆、保洁工具及办公设备。开展有偿保洁服务,对会员收缴会费。截至目前,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共完成树木涂白5.7万株,粉刷墙面3.38万平方米,清理砌垒排水沟5.08万米,安装路灯1302盏,提升了环境整治的标准与水平。

4、动态考核,破解监管不力的难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把环境整治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到管区,明确到村级,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部门、管区和村级排名,与部门评优、管区补助和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各级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处处代表州城形象”的环境整治工作理念,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扎实的工作,着力打造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发展环境更加优质,创业环境更加优越,投资环境更加优化的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新州城。

拼搏实干建项目  全力以赴搞创城

东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上半年,县住建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双创”工作目标,按照“产业齐全、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工作要求,抢抓时机,强化措施,扎实苦干,项目建设和创城工作成效显著。

一、项目建设情况。一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6亿元的文化发展中心主体工程和外墙装饰装修已经完工,室外场地平整和室内城市规划展览馆、文秀大剧院装饰装修及规划布展正在加紧进行;投资1.5亿元的人民公园市民广场部分已经建成,三山一河、戴坝剪影部分正在开挖河道、构筑山体、架设桥梁;投资1亿元的圣水观音雕塑广场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土建部分施工和主体雕塑的安装。二是城中村改造稳步扎实推进。实施改造的一担土、虹桥、李泉子、赵桥、李范村、马口、卜楼、宿城等8 个城中村、92栋居民回迁安置楼全部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三是西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根据《关于加快西区开发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了《西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东平古城规划》的编制工作;《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产业园规划》、《义城规划》已编制完成;水浒古镇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商业服务业及水浒商业区等9 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8.1亿元。

二、创城工作情况。按照“增加城市绿量、增加绿化密度、增加绿化层次、增加绿化色彩、提升绿化水平”的园林绿化工作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东原路、平湖路、佛山街、龙山街等主要街道和佛山公园、清河公园等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花池5.84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87.4万株、高大乔木46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22.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公园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面积67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创城要求。国家专家组成员、省住建厅领导多次来我县检查指导创城工作,对我县创城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创城工作已顺利通过省住建厅验收并上报国家住建部。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增加绿量,提升品质,按规定要求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做好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坚决实现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目标。二是抓好文化发展中心、人民公园、圣水观音雕塑广场、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建设,确保8月底完成文化发展中心建设任务,9月底完成人民公园、圣水观音雕塑广场建设任务,年底完成虹桥、一担土、赵桥、李范村、马口等居民回迁安置楼建设工程。三是科学规划,积极招商,加快西区建设步伐。通过精心打造,把西区建设成为古城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相交融、生态宜居的新西区。四是强化责任,规范服务,切实提升政务工作水平,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创建优质精品工程;继续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东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足“财”文章  建好大项目

东平县财政局

今年以来,财政局按照“财政增收、管理增强、工作争先、队伍争光”的工作要求,强化征管促增收,优化支出保民生,积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紧扣收入目标,强化征管聚财。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90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其中四大主体税种完成14323万元,增长68.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二是支持重点投入,培植财源育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重点支持化工、铁矿、橡胶、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投入资金3100万元,推动了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投入资金5700万元,大力实施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增收基础更加稳固。三是调整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用财。认真落实《东平县民生改善计划》,不断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保障性民生支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4月份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调整工作,人均月增资287元,增资后人均工资达到2865元;积极落实新农合和城乡低保等民生保障事业的提标扩面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由每年110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城镇低保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880元提高到3360元。1-6月份,财政总支出94382万元,其中“灶内”支出80937万元,增长21.2%,主要支出项目为:教育支出15701万元,增长3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76万元,增长21.9%;医疗卫生支出5725万元,增长43.1%;农林水事务支出20287万元,增长46.1%。同时,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与景区管委顺利交接;清河畔景小区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375万元,1#高层(21层)主体已基本完工,2#、3#高层(12层)已经全部封顶。体育馆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完成全部工程桩729棵,基坑开挖8万立方米;展览厅地下一层部分已封顶,其余部分正在支护模板、准备浇注;体育馆部分正分步浇注地下一层;游泳馆正进行垫层和防水施工。预计10月底完成钢架、网架和玻璃幕墙工程,从11月份开始进入各种室内设备的安装及工程装饰阶段。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全力组织收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投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扎扎实实履行职责  竭心尽力保障发展

东平县国土资源局

2011年上半年,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全力保障用地需求。一是我们加强了与部、省、市国土部门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东平发展的大好形势,有效的推介东平的优势和成绩,共争取计划用地指标600亩;申报用地指标4个批次。二是造地工作效果明显。一批挂钩项目通过验收,形成指标269亩,还有756亩置换项目已经完成,近期即可验收。

2、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一是充分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定价委员会作用,坚决实施招拍挂出让制度。上半年,共招拍挂出让土地26宗,面积805.9亩,成交金额41601万元,实现土地净收益27533万元。二是成立土地资产监管中心,强化土地批后监管,严格控制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切实抓好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工作中,我局敢于负责,敢于担责,目前在市局的指导下,正按照我们计划顺利进行。

4、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

5、博物馆景观广场工程全部竣工。近5万平方米的景观广场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投资2000万元。面积大、标准高、建设内容丰富、工程量大,创我县历史记录。

6、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先行用地国土资源部已批复,永久性征地手续已经上报省厅;地上附属物补偿款已经全部拨付到乡镇(街道),并已兑付到户,征地补偿款已下拨80%。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桥梁基桩1560根,承台、墩身、顶帽218个,涵洞基坑、基础顶板、涵身浇筑70道,路基填挖50余万方。

7、今年以来,多次到国土资源部协调彭集铁矿探矿权价款处置问题,通过积极争取,可大幅度提高价款评估额度,增加我县分成数额,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我县的经济利益。

8、国土系统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成效显著。从今年2月中旬到3月底,国土系统在全县共完成物探找水打井43个,成井32眼,累计进尺近1万米,投资1056万元。这些机井都位于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的北部山区,基本上是贫水村或无水村,是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尤其是在接山镇朝阳庄,大羊镇毕庄两个无水村,都成功打井出水,为改善民生、促进乡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步打算:

1、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今年用地政策较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紧缩银根和地根,对指标进行整体调控,省厅直接把指标分配到县市区,留有余地不大,再加上今年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取消了点供指标,不再对贫困地区照顾,县市之间争取用地指标的竞争加剧;同时,由于国家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进行清理检查,造地政策不稳定,通过内部挖潜解决用地指标形势很不乐观,对上争取用地指标困难很大。尽管用地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仍有决心,尽最大努力到国土部和省厅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2、在今年上半年抗旱打井的大好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抗旱打井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无水村和贫水村的人畜用水问题。

3、积极协调对上关系,加快矿产企业建设进程,争取早投资、早见效。协调国土部尽快处置彭集铁矿探矿权价款,帮助山钢集团尽快取得采矿权,争取早日投产运营。

4、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妥善协调各方关系,保证铁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全力以赴干项目  凝心聚力促发展

东平县交通运输局

今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拼搏实干,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所承担的各项重点工程均取得明显进展。

今年我局承担着水浒古镇文化产业园区、滨湖大道、济徐高速公路东平段、105国道收费站南迁、105国道拓宽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截至目前,水浒古镇文化产业园项目公共建设部分施工工程任务完成道路土石方近30万立方,古镇牌坊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石料装修和亮化收尾工程,水系工程正进行招投标,累计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滨湖大道建设工程一期道路工程已竣工通车,绿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1#景点完成总投资的97%,2#景点桩基及承台、3#景点基础和4个码头也已全部完工,人行道铺装正在加紧建设,累计完成6000余万元;济徐高速公路东平段建设工程路基土石方完成158.3万立方,结构物台背回填、桥梁基础工程、主线涵洞等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连接线建设工程,目前路基工程已基本完工,计划10月底完成施工任务。105国道收费站南迁建设工程拟建办公楼用地位置完成了地质勘测和建设施工设计,收费广场混凝土路面硬化已完成,目前正在办理用地等相关手续以及进行收费区排水系统施工,完成投资450余万元。另外,物流园区和稻屯洼起步区道路建设、105国道拓宽、流泽大桥西桥改造等建设工程都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们按照“速度要最快、质量要最高、形象要最佳、口碑要最好”的“四最”工作目标,提出了“困难再多不能跑,工程绝不停一秒”的口号,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一是强化责任促落实。对照任务,不折不扣,不挑不捡,牢固树立“在位知责、失职知耻”的理念,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大力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跟踪督查的一线工作法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全面掀起施工新高潮。二是全力以赴赶进度。对承担的每项工程,量化进度指标,明确完成时限。对新承建工程,坚持无缝隙压茬作业,实行边规划、边招商、边协调、边争取;对滨湖大道、105国道拓宽等续建工程,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紧紧抓住施工的有利时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黑白连轴转,争分夺秒,切实做到早下手、早完工、早见效,确保超额提前完成任务。三是千方百计保质量。按照“严标准、严管理、严制度、严考核”的“四严”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工程例会制度,加强项目日常检查和监督,严格施工程序管理,严格奖惩,确保做到建一项工程,树一处精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主动查摆不足,坚持“分线作战、齐头并进”的原则,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千方百计筹资金,全力以赴建项目,力争把承担的每项工程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品牌工程,确保按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东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鼓足干劲 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

东平县公用事业局

今年以来,县公用事业局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和创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对重点工程,制订了全覆盖的工程包保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奖惩机制,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面加快建设进程。东原湖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投资5600万元,全长500米的泄洪河道已全线贯通,市政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整个东原湖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居民回迁楼已完成勘探设计,正在组织施工。城市生态水系日趋完善。金泉水街商业楼完成投资3500万元,夏薇楼全面竣工,两侧沿街楼主体及市政设施建设已完成90%以上。实施了清月湖、龙王潭、龙泉湖、荷花洲各节点的绿化、亮化及市政工程的查缺补漏和全面升级,目前正准备检查验收。新水厂建设进展迅速。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新打水源井7眼,铺设输配水管网7公里;综合化验楼、清水池、加氯间、机修车间主体已基本完工;净水设备正在采购中。

二、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区形象

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克服大量实际困难,加强调度,全面突击,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多线作战,同步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了城区主干道人行道改造、道路硬化维修以及贯中大道拓宽、绿化、亮化工程,共铺装花砖3.2万平方米,大理石2.5万平方米;安装路沿石、花池石70公里;贯中大道绿化20万平方米;修补硬化路面7000平方米。新铺雨污分流管道10余公里,下水道清淤改造800余米,极大增强了泄洪能力。贯中大道、白佛山前、汶河街新安路灯266盏,东原路更换路灯80盏,城区路灯实现了主次干道全覆盖,亮灯率98%以上,大幅提升了城市亮化功能。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投资600余万元购进垃圾压缩车1台,专用垃圾封闭运输车2台,垃圾清运勾臂车2台,电动清运车2辆,高压清洗车3台,下水道输通车1台,吸粪车1台,增设大型垃圾箱6座,塑料垃圾桶60个,城区实现日压缩垃圾70余吨,净化了城市环境。提高道路清扫标准,城区主干道路实现了全天候保洁,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清运及时率98%以上。强化水系管理措施,组建了由20人组成的水系管理队伍,规范化管理水系内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湖岸景观设施,充分发挥水系功能。特别是强化了水系安全管理力度,投资30万元,增设警示标志,加设护栏,加强夜间亮化,配备救生圈等设备,确保水系安全。

三、合力而为,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推行工程“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完成东原湖建设,争取提前一个月实现新水厂建成送水。同时,继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力度,重点实施县城西区排水管网建设,努力创建一个优美舒适、功能完备的新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