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去年以来,街道先后完成了白佛山公园建设、人民公园建设、游客集散中心、职教中心、廉租房、限价房工程、生态水系、东原湖、水质净化工程、水上乐园、戴村坝景区、稻屯洼水上游乐园、体育馆二期、圣水观音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在县工业园区征地工作中,为完成任务,街道组建精干的工作小组,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在补偿标准降低的情况下,克服时间紧迫、群众不理解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近5000亩的征地清表任务,保障了园区大项目建设的需要。
在承担的10余项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街道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目前,县城生态水系中线工程、滨河街、宿昌路南段道路建设、贯中大道莲藕种植等工作已圆满完成,罗贯中纪念馆、稻屯洼湿地公园起步区、文化发展线中轴线道路南延、宿城路、街道新敬老院等工程正在快速推进,接近完工。初步估算,仅去年以来街道投入县重点项目的资金就在1.5亿以上。
经济篇:按照“提升一产、转型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街道多路并举、做大盘面,街道经济在加快“转”“调”中实现了跨越发展
工业是东平街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东平街道在原有工业经济基础上,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营造工业经济新优势的切入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土地、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向优势产业倾斜,激励企业技改扩规,增强竞争力,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提升效益。目前,投资10亿元的东顺工业园二期工程、投资2.4亿元的星光实业高档塑料包装项目、投资1亿元的伟峰矿山机械加工项目、投资2.2亿元的郑佳食品真空擀拉面项目、投资2.75亿元的开元矿山机械加工项目、投资6.17亿元的东顺工业园纸尿裤项目等正在加快建设中。以上项目的实施,在迅速膨胀企业总体规模的同时,提升了产品档次,增强了企业盈利能力。
同时,街道引导企业把眼光向外看,与国内知名大企业强强联合,借助大企业的品牌、技术和资金等优势,促进企业迅速做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利用废弃厂房与国内知名企业六合集团合作新上的六和饲料投产后产销两旺,今年又新上了一条生产线。由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东纸业合作总投资3亿元的涤布纸生产项目已签订合同,正准备开工建设。由中纸投与华东纸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0亿元的50万吨特种纸生产项目正在洽谈,项目成行后,将成为江北最大的特种纸生产基地。
旅游业是东平街道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我县旅游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东平街道充分挖掘罗贯中故里、稻屯洼湿地等旅游资源,在县委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策划精品旅游项目,突出稻屯洼起步区建设、罗贯中纪念馆两大主要旅游项目,同步推出观山旅游、仓园酒店景区等项目,街道旅游业呈现出从无到有、快速壮大的发展态势。
稻屯洼国家级湿地公园是联系城区与西区的重要纽带,是“双线串珠”旅游战略布局上的重要节点,街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进度,目前起步区建设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流转无固定收益涝洼地1500亩,入口服务区景观主干道、生态道路、游客码头、芦竹栽植等单体工程已经完工,接待服务楼正在进行紧张内外装,路系、水系开挖即将完成,预计今年10月可正式接待游客。
罗贯中纪念馆总占地面积3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 6697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09年11 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完工,外装完成工程量的90%,水浒部分蜡像制作完成,三国部分蜡像正在制作中,罗贯中雕像、雕像泥稿正在后期制作,预计8月初即可开馆运营,将为我县“贯中故里、水浒东平”旅游品牌增添又一重要景点。
围绕服务县城、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立足县城居民需求和县城发展规划,东平街道实施大型购物广场与社区购物中心同步推进的思路,形成了大型超市引领、社区购物中心遍布、专业市场有序分布的格局。目前,百货大楼迅速壮大,中大家俱、忠伟家俱、清河汽修城、聚鑫市场等运转良好,儒原广场购物中心已投入使用,餐饮娱乐设施正在建设,投资1.2亿元的立志经贸厂房建设即将完工,毓泉精品装饰、城北家俱城、忠伟家具二期等正在建设中。
土地总量小、优质耕地少,东平街道发展传统农业没有优势,他们转变思路,以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立足街道土壤、地形、地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规模化、产业化、观光化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优质核桃、名优莲藕、有机蔬菜、苗木花卉种植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观光农业转型。目前已发展贯中道莲藕基地4000亩,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9500亩,有机蔬菜6000亩,水产养殖面积8000亩,稻屯洼高效观光农业园已完成种植规划,正在有序推进,莲藕种植基地已启动了二期发展3000亩的计划,樱桃产业园、观光生态茶园等观光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
民生篇:街道坚持“发展为了和谐,和谐促进发展”的理念,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社会在民生改善中更加稳定和谐
“衣、食、住、行”四部曲,东平街道从群众最关心的“住”字入手,把握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和需求,对接县城发展规划,适时启动了涉及10个村、16000余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按照科学规划、连片发展,配套完善的原则,统筹考虑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力求将城中村改造建设成为质量过硬、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社区。为解决“拆迁难”这一老大难,他们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照顾群众利益,为得到群众理解,他们组织街道、村干部挨家挨户街道机关和村居干部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讲政策,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克服了拆迁难这一“老大难”问题,目前焦村、李泉子居民已回迁,一担土、虹桥、赵桥、李范村、马口、卜楼等多个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大部分主体工程即将完工。
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街道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建立了高标准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加强对街道、村居民情社情的分析、预测,从思想上、工作上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帮民难、解民忧,近年来街道信访工作明显好转,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狠抓社会治安管理,依托街道综治中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法庭、矛盾调处等9部门集中办公,联勤联动,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多管齐下,在城区及周边18个村居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有效提高了街道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确保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街道不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事业投入,促进社会和谐。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规划的新敬老院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市一流的标准化敬老院。新建设了龙山小学教学楼和13处小学实验室,新建的中学餐厅和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大幅改善了农村孩子的就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目前90%以上的卫生室达到了规范化标准,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积极救助弱势群体,街道为60岁以上老人、伤残人员和低保户免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对建国前老党员定期发放补助,对城中村改造中拆迁的老弱病残人员给予关怀救助。同时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街道积极与企业和工商部门协调,搭建创业平台,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条件,增加了群众的非农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目前,街道已全面建立了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风劲正是扬帆时。在一心为民、求实务实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东平街道将进一步抓机遇、鼓干劲、创一流,高擎跨越发展旗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在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东平的征程中做出更多更积极的贡献。(彭杰 李秀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