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贾海村第一书记庞利

    通讯员 肖磊磊

  暖阳秋日,走进沙河站镇贾海村,蓝天白云下,一条条柏油路直通各家各户,一栋栋明亮宽敞的民房,传递出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的信息。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里的贾大爷由衷地夸赞道:“多亏组织上给我们派来了第一书记,是他带领着俺们翻修马路、整治环境,各家各户建设美丽庭院,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高了”。被老百姓赞誉的这位第一书记,就是沙河站镇贾海村的第一书记庞利。

“捧着一颗心来”

  穿着质朴、面庞黝黑的中年汉子是庞利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贾海村之前,庞利一直在市直机关工作,工作环境安逸,妻儿老小暖心,2019年5月,组织安排他到沙河站镇贾海村任第一书记,他没提半句要求,只身一人背上行囊,驱车百余里到贾海村走马上任。
  到村后,庞利一天到晚待在村里,怀揣着对群众最质朴的感情,对村里的党员群众逐户走访,通过与老党员谈心,到群众家中聊天,摸清村里的情况,也打消了村干部和老百姓心里嘀咕:这个浓眉大眼的城里干部,是来干事的!与群众关系融洽了,群众大事小事都来找他了,急事难事也都来让他出出主意,村民赵庆良、赵庆福的分地纠纷是他化解的;村民贾思伟家里的美丽庭院是他一手设计打造的;村委委员解培英因为上年流转了土地在发放失地款时受了委屈,和她一样受委屈的还有4户群众,解培英因为自己在村里任职和各种错综复杂的邻里关系不愿出头调解纠纷,庞利了解到情况后找到了当事人,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及时化解了矛盾。他说:“和群众要多交流多沟通,要推心置腹,以耐心换真情,以换位思考取得认可和理解,这样我们才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老百姓也知道我们是捧着一颗心来,是真心为他们着想,才能支持我们的工作。”

群众需要挂心间

  贾海村是沙河站镇第一个低保户和贫困户双“清零”的村,但村内基础设施差,村内原来坑洼的水泥路已不能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庞利到任后,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争取配套资金,贾海村的柏油马路开工建设,从最初的扩宽地基、填挖排水沟,到打扫路面、整平柏油路,事无巨细,庞利都参与其中.八九月份暑热难耐,“每天早晨六点之前开始干,最热的时候一天换三四身衣服”,回忆起修路的四十多个日夜庞利记忆犹新,他自豪地和我们说道:“村干部带头干,群众很支持我们。”柏油路修好后,为保持路面的干净整洁,每天的清晨,庞利都要和环卫工人一起把路面清扫一遍,受这种无私精神的感染,村干部和群众也加入其中……9月份,贾海村美丽庭院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庞利和村干部制定了外墙粉刷标准,走访各家各户,按照“五净一好”的标准为他们设计美丽庭院,和农户一起清洁锅台厕卫,把村头屋后多年积累的垃圾堆、柴草堆、粪堆清理干净,使村内和庭院面貌焕然一新。这种踏实肯干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开展工作格外顺利。“下一步,我们准备整修下水道,路两边栽种红叶石楠;为保证出行安全,在中心路正北建一面迎路墙;村委正在商讨建设草莓采摘园,条件允许今年开工建设,明年春天就能有收益。”对于以后的工作,庞利信心满满。

好事善举传爱心

  工作之余,庞利是省红十字协会志愿者,他捐赠的造血干细胞,与济宁的一位市民配型成功,患者通过手术移植庞利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后重获新生。为了感谢他,患者家人将他接到住处要亲自款待,在看到患者身体健康后,庞利留下1000元慰问金悄然离去。六一儿童节期间,庞利组织开展捐赠活动,为贾海村的孩子们发放了学习用品。庞利还积极联系红十字协会,争取了两万元的保健品发放给村民。村民贾某的父亲在体检时查出来癌症,庞利一边宽慰患者,一边及时预约医生治疗手术,等患者出院后,常年在外务工的贾某送来了滚烫的感谢信,感谢庞利对自己父亲的救命之情……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做实际工作的,老百姓过好了,群众满意了,我的工作就做好了,再苦再累也值得了。”朴实的言语铭刻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尽显了第一书记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