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林艺璇)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专家到接山镇考察调研汉世伟项目。考察组一行到汉世伟项目周徐养殖区建设现场实地调研,听取项目建设情况介绍,重点考察了家庭农场、集体农场、金融农场、众筹农场4种养殖模式。
  该镇集体农场模式整合了贫困村的土地、资金和人才,在周徐村建设农场,租赁给汉世伟集团养殖过桥母猪,年租金126万元,每个村按照注入资金的20%进行分红,所得分红资金用于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建设,仅靠这个项目,10个村的贫困群众人均分红1000多元。家庭农场模式鼓励本地致富能人建设高标准智能大棚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集生猪育肥、有机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位于该镇前寨子村的强富农牧有限公司成为家庭农场的典型代表,该农场带动周边地区贫困人口就业,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金融农场是依据国家精准扶贫相关金融政策,由该镇政府归集500万元扶贫资金,委托汉世伟公司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生猪养殖农场,每年定期为项目村分红。
  该镇探索推出的四种养殖模式,带动近20个空壳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通过规范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和实行差异化分红,不仅推进了扶贫帮困无缝覆盖,也探索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集团发展的有机衔接。
  据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光喜介绍,该镇推出的四种养殖模式,实现了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贫困户赢,赢在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和劳力的情况下,就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资产收益;龙头企业赢,赢在既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又能获得国家政策扶持;金融部门赢,赢在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党委政府赢,赢在有效整合了专项资金、金融资源,培植壮大了优势产业,既有力促进了稳定脱贫,又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