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如今,该企业年产值近亿元,吸纳140多人就业,工人平均月工资达到1700元,成为产业成功转型的“活教材”。在镇里盘活原来镇中学资源建起的新项目区记者看到,这个项目区去年开建,今年入驻企业就达到4家。在泰银新能源制造公司,记者看到,“皇霸”、“泰银一号”等许多新型的太阳能热水器摆满了院子,老板房吉民告诉记者,他的这个企业万事俱备,马上就能投入批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后,将会迅速抢占销售前景趋旺的农村市场,并以东平和周边县市区为核心快速向周边省市辐射,逐步将自己的品牌培植成区域名牌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长虹制衣、荣昌制衣、欧雷航空运动器材、恒佳保温建材……近年来,一个个新型产业项目先后在银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以纺织、机械、新型建材等为主的镇域工业经济新体系逐渐形成,成为引领银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银山经济的转型,不但表现在工业经济的转舵之上,更表现在新型主导产业的培植之上。
银山旅游业的发展曾经有过在东平一家独大的历史,逛腊山游东平湖几年前曾经是来东平游客的不二选择。但是随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快速推进和水浒影视城、东平古城、湿地旅游等一批精品景点的崛起,游客有了更多选择,银山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压力很多时候就是动力,危机很多时候就是机遇。银山镇党委一班人对该镇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盘点和分析。他们认为,不论从山、水还是人文来说,银山都有着很多乡镇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随着新版《水浒传》外景地宋家庄、祝家庄的建设,和新版《水浒传》在月岩寺等地的拍摄,赋予了银山旅游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只要精心运作,银山完全可以在新一轮旅游发展的浪潮中屹立潮头。他们在科学分析该镇旅游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南昆山、中腊山、北渔家风情园”三大景区的战略构想,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精品线路。记者在昆山景区看到,南北、东西各宽108米,成“E”字型,集湖滨观赏、休闲服务、游船靠泊于一体的高规格旅游码头已经投入使用,水浒七星浮雕塑像已经完成,陈列两汉、宋元明清以来的330多件精美民间石雕的石雕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串联码头、月岩寺、祝家庄、宋家庄的环山道路已经完成硬化并通车运行,因东平古八景“月岩曝雪”而闻名的月岩寺正在进行正面大殿的修建。记者到月岩寺的时候正好碰到几名游客从景区统一开乘的电瓶车上下来,在和景区工作人员攀谈时了解到,如今来昆山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平时一天就在好几百人以上,星期六、星期天更是络绎不绝,昆山已经俨然成为东平旅游的一颗新明珠。腊山,随着玉皇大殿的重新修建而更加风采迷人,渔家风情园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昆山、腊山和渔家风情园风格各异,内容互补,既可以观赏东平湖及其周边的山光水色,又能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寓游于乐,成为银山旅游的新支撑和新卖点。
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单一景区硬件的提升,而是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集成。在加快景区建设的同时,他们更是意识到服务业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为真正做强做大银山旅游,他们积极吸纳外资,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旅游服务业,共同做大旅游“蛋糕”。为满足大型旅游团队接待需要,该镇北刘村原从事山石开采行业刘振征及其兄弟合资投入4800万元建设起了集吃住娱于一体的准三星级大酒店——浒泊旅游度假村项目。记者在该酒店了解到,该项目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800万元,餐饮部、洗浴部和超市部已经投入运营,能满足上百辆汽车停放的停车场正在建设中。酒店服务人员告诉我们,该酒店能同时满足400人就餐,酒店床位达300多张。根据记者的观察和体验,这个酒店目前即使放在县城也能位居前列。同时,该酒店还和我县最大的旅行社水浒之旅签订了合作协议,挂起了银山分社的招牌。据悉,按合约规定,仅旅行社一年至少要为该酒店提供1万名游客的接待任务。为了解决湖西旅游购物景点散、乱、小的局面,该镇引进建设了总投资8700万元金茂商厦项目,该项目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年底即可开业迎客,届时,一个宽畅气派、物品丰富、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的大型旅游购物超市,将使游客在东平特色商品的选购中增加对东平的新感受、新认识。据悉,近年来,全镇共发展各类旅游项目70余个,各类宾馆60多处,全鱼宴、“渔家乐”、“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65家,经营湖特产、旅游纪念品的店铺达到42家,停车场6处,发展旅游消费定点单位12个、水上旅游公司一处。全镇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员达到1万余人,旅游产值占全镇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7%。而红红火火的发展前景,更将成为银山经济腾飞的“助推剂”。
现代农业 从示范引领到百花齐放
农民的增收一方面要在解放农民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在提升农业上做文章。这是该镇对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认识。 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是必须推进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二是必须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把农业发展引导到特色、优质、高效上来。在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记者了解到,该示范园是该村村民王新生以每亩400元左右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涝洼地所建,2009年建设,2010年投产。王新生告诉记者,现在这个示范园除了他自己饲养以外,还吸引了10几户周边群众入园进行规模养殖,目前,示范园奶牛存栏达400多头,每头牛一年纯收益超过一万元。现在,该项目区已经形成“流转土地—种植牧草—牧草养牛—牛粪种菜”循环经济样板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群众投身于现代农业。
总投资12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500万元的银山有机蔬菜示范园、总投资1200万元的山赵农业生态园、总投资1470万元的毛山头麻鸭养殖基地……
酿酒葡萄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
近年来,该镇以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按照“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景点化”的要求,优化整体布局,推进集约经营,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现代农业已经在银山的土地上破茧而出、蛹化为蝶,正成为更多农民的新选择和新追求。
城镇化建设 从平淡平凡到渐行渐靓
银山变美了、变靓了,这是很多到过银山人最直观的感受;我们现在乘凉娱乐休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银山当地人最直接的体会。
整齐划一的路沿石,舒适明净的步行道,生机勃勃的绿化带,高高耸立的路灯杆,在银牛路、220国道城区段、青年路,记者感受到银山镇的现代化小城镇气息日益浓郁。近年来,银山镇党委、政府按照“老区搞改造,新区搞开发,建成区搞综合整治,村庄搞规划,合村并点,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档次,建设新型山水小城镇”的思路,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湖西重镇和辐射周边县市区的区域化中心城镇。他们从提升城镇供电、供水、排水、供热、通讯、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公交、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新建村镇道路40公里,新建自来水公司1个,清挖新建排水管道2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万㎡,新安装路灯600余盏,使城镇的基础功能日益齐全和完备。从提升城镇环境和形象入手,全力推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仅今年上半年,先后投资3000万元新修水泥路6.4万㎡,完成铺设彩砖3.3万㎡,清挖维修排水管道8000米,改造220国道两侧建筑仿古檐1万㎡,粉刷墙面18万㎡,新栽绿化树木2000棵,取消落地广告牌500余个,统一规划安装门头牌匾800余户,新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取消占道摊点30余处,新购垃圾桶140个,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他们还将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记者在银山中心社区看到,该社区3栋居民楼已经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部处理,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正在进行,年底即可交付使用。镇里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银山黄河社区、石碣社区等社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他们还告诉记者,新型社区将按照高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一次达标,不留遗憾,让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目前,银山已形成了五纵六横的城镇发展框架,框架内内旧城区改造和新场所建设都进行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银山建成区面积已达214.1公顷,城镇化水平达到32%。一个承载着银山人民期待、寄托着全县人民重托、肩负着湖西发展重责的现代化特色山水小镇已经呼之欲出。
民生改善 从重点保障到全面提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银山镇党委政府把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 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下面一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该镇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的效用:
近年来,投入6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新成立的教育发展促进会一次筹资就达69.8万元,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资金保障;
投资100万多元进行了敬老院改建工程,目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新增就业4180人,再就业1390人,特困就业160人;
投资452万元,对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病房楼进行了装修改造,购置了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先进诊疗设备,并对病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
筹资400余万元,新建改建村级一体化卫生室39处;
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连续五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今年上半年,全镇信访和治安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5%和50%。全镇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银山,这艘东平湖西经济的大船,正乘着科学发展的春潮,拔锚鸣笛,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