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集镇安村原来是一个基础差、底子薄、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的小村庄。今年以来,新当选的村委班子围绕如何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农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唱响了该村快速发展的“三部曲”。
第一部:攻难点 修通民生路
大街小巷柴垛、瓦块堆积如山,房屋拆迁纠纷重重,就连村里唯一的一条大街两侧还种满了农作物,道路堵塞极为严重。该村村委会认为,村子要发展,必须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一定要为群众营造出一个宽阔通畅的交通环境,彻底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修路没有资金来源,村委就发动全体党员、村民进行筹资,县公安局退休老干部安立柱同志与三名年轻人安茂喜、王长青、王敏同志不计名利共筹资60多万元,与村委干部一样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与工人并肩作战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连续奋战了44个日日夜夜,保证了“富通”工程的顺利开展。
修路时,个别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讨价还价,村干部就靠在群众家中,宣传修路的好处、意义,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了道路上柴垛、瓦块等一切障碍物,拆除房屋70多间,创出南北路16条,东西路5条。
民心路通民心。看到村里实实在在在为群众做事,很多群众坐不住了,他们有的积极主动投入到道路施工中,有的为施工人员端茶送水。用他们的话说,路是大家的,村里为了我们,我们也应该为工程尽一点力。就这样,通过全体村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村共硬化街道23000多平方米,涵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一条条崭新的大路让乡亲们欢呼雀跃、喜上眉梢。
第二部:共同议 尽责办公益
过去,安村由于土地、宅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村集体没有任何积累,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落后村。村委班子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乱圈乱占土地问题,村集体集思广益,采取果断措施,收回乱圈乱占荒片90多亩;针对废旧财产,他们组织6名村民撤回废旧低压电线3万余米,价值10万多元,同时改造农用线路地缆200米;针对群众反映没有出路的问题,村委班子按新村规划,民主决策,使全村所有道路全部硬化。通过一系列工作,新的村委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村民的极大认可和支持,也带动村民自发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村民王敏自己投资32000元绿化了村内2条大街,栽植垂柳460棵。
第三部:精谋划 同奔致富路
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新村委班子从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入手,精心谋划,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他们借鉴外地经验,新流转土地570多亩,与北京药材研究所签订药材种植合同,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发挥群众饲养习惯优势,筹建起一个30亩的畜牧养殖小区,现在已有26户群众积极报名入区进行规模养殖。在他们的打算中,他们还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但要发展起自己的企业和产业,更要让群众都过上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生活。
(李文启 袁恒田 孙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