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穆雷 宋来保)老湖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战略,抓住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一片一网一带”三个一工程,加快绿色发展,共筑生态屏障。
  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北部山区荒山造林片区建设。该镇适于荒山造林面积6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水牛山、蚕尾山、凤凰山等山系,涉及梁林、周林、大王峪、簸箕峪、教子峪、九女泉等十二个村。2020年,老湖镇荒山造林任务为2100亩,主要由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组织成立的专业队,实行分线作战、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在宜林荒地挖掘标准鱼鳞坑,栽植侧柏或经济林果;在裸岩较多、悬岩等特殊地段,栽植复方藤、爬山虎等攀援植物。目前,已经完成绿化面积1500亩。其余600亩造林绿化任务,该镇采取“公司+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进行。公司即九鑫集团公司,合作社由村里的经济能人和村支部书记等联合成立,负责将农民的山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主要栽种青花椒等经济作物。九鑫集团公司负责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效益由九鑫公司和合作社按成分红。
  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东部平原农田林网建设。该镇东部主要是平原,耕地比较多。该镇紧紧围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镇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宜林造林地着力打造农田林网。在农田林网建设上,突出政府要绿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群众要绿化经济效益,致富营林的主导思想,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权、落实管理权,充分调动广大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按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村集体和村民按成分配收益。积极探索农田林网建设投入渠道,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群众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保持农田林网的发展,为村集体和群众打造绿色银行,持续增加收益。
  分线作战,多点开花,强力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县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南起水浒古镇,沿滨湖大道至泰安港老湖码头,规划总长度约9.7公里,占地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生态林面积4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2亿元,主要实施硬质铺装、驳岸、码头、绿化、水系梳理等工程,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理念,营造科学合理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体系,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项目自2月11日开工以来,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施工单位大千生态环境集团和老湖镇密切协作,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分线作业、多点开花,按照施工计划,组织机械黑白施工,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抓住春季植树的大好时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东平湖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入户水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持续改善沿湖环境,更加突出东平湖生态优势,为做好“生态+康养”“生态+文旅”等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