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发展生猪养殖业,利用猪粪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提纯后的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而沼渣沼液用作农家肥灌溉果蔬。这样的循环农业模式被接山镇玩得“溜转”。
  初夏的东平甲瑞农业果蔬产业园里,已建成的74个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5米高的大棚里绿意满眼。“我们这的甜瓜是有机的,绝对没有化肥残留,生产多少客户就要多少,一年三季甜瓜一季茼蒿,不愁卖!”东平甲瑞农业果蔬产业园总经理王志福对质量和销售很有信心。
  这并非当地农业人的自吹自擂,产业园里的甜瓜不仅品种好,肥料是用当地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转换成的有机肥,对果蔬产品的品质有很大的帮助。“十公分左右的有机肥打底,肥力很足,你看这茎粗叶肥,长得多健壮。”王志福说,每吨有机肥相比化肥还能便宜1000元左右,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减少种植成本。
  记者了解到,农业果蔬种植是该镇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的一部分,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端。该产业园以京鲁时代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及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为纽带,上接汉世伟生猪养殖项目,下连泰山东泽和东平甲瑞两处蔬菜基地,构建的是养殖+沼气+有机肥+果蔬基地的生态闭环模式,既解决了过去粪污污染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又变废为宝把猪粪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
  顺着王志福手指的方向,大棚西南方四五百米处便是能将“废料”变成“肥料”的京鲁时代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将猪粪等农业废弃物转换为天然气和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链条的关键一环。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以实现年产沼气900万方,天然气500万方,液态有机肥30万吨,固态有机肥1.5万吨。
   “我们的生产原料是汉世伟生猪养殖项目产生的粪便以及农村改厕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原料经过匀浆和厌氧的过程,产生沼气、沼渣、沼液。沼气通过提纯进入千家万户,就是咱们家庭用的天然气,沼渣、沼液就是咱们的有机肥。”京鲁时代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李玉亮告诉记者,通过对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节省了农业生产投入,一举多得。等到今年秋天,园区还将探索建立“生态银行”,引导附近农民用秸杆换有机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该镇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不仅提升了价值链,促进了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通过龙头带动,实现群众增收、贫困户脱贫。
   “以前家里种玉米小麦,去掉成本,一亩地一年能赚800块钱就不错了。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产业园,不用担心收成好坏,一亩地的流转费就1100块钱。”项目让当地农户周娜娜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
  流转了土地的周娜娜一家也并没有离开熟悉的土壤,他们成了甲瑞农业果蔬产业园的工人,不用外出打工,在产业园每人每月能领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接山镇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整个园区共流转土地3.8万亩,全部建成后将吸纳6000余人次入园务工,人均增收4000元,强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接山镇副镇长靳兆磊告诉记者。
  让城里人来体验田园生活,让农村人在家门口赚钱,这样的场景是接山镇接下来要实现的“美丽经济”。该镇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园将借助龙头企业技术、市场优势,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通过发展采摘园、观光园等农旅融合项目,留住城里的“观光客”,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不仅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相关农业政策、技术的创新,我镇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绿水青山良性循环。”接山镇党委书记齐宝鹏说。
  经济名词——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