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齐宝田,斋号泰东堂主,1957年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大学文化。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文成东方书院名誉院长,华港书画文化研究院院士、副院长,祖国书画院副院长,青岛市书画刻字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如今,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学习、传承。孩子们自小便可通过书法培训班得到专业指导,小小年纪可以考试定级,有的还可以考取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对于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齐宝田来说,这一切都是奢望。不要说得到指导,就连字帖都难以找到。1973年,齐宝田在当时的大羊八中上学,为了出好黑板报,他到处寻找《人民日报》,临摹上面的标题,才得以圆满完成任务。他一步一步迈进书法艺术殿堂,并取得成功,得益于他对这门艺术的由衷喜爱、常年研习和师古不泥。
  1976年,齐宝田迎来人生的重大机遇。这一年,他应征入伍。自此,他在海军服役26年,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期间对书法艺术作了较为广泛研究。2001年,齐宝田由海军上校、团政委转业青岛地方后,继续从事政工宣传和纪检领导工作。工作之余,他坚持书法艺术的学习探究,尤其酷爱汉隶、秦篆和魏碑,常年临池不辍,临摹《史晨》《礼器》《乙瑛》《曹全》《华山庙》《张迁》《石门颂》诸碑,继而研习《甲骨文》《石鼓文》《毛公鼎铭文》《李斯峄山碑》诸体,兼习北魏《张猛龙》《郑文公》等石刻以及晋王義之的《兰亭序集》《圣教序》,坚持“师古不泥”的学习方法和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心追手摩、博采众长,推崇端庄凝重、自然淳朴、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多家报刊媒体发表,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展获奖,许多作品被书法爱好者和书画院收藏,被誉为军旅书法艺术家,并被选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书画艺术家百科》《世界美术家大辞典》。在寻梦·2016青岛市首届民间艺术人才优秀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暨最具人气奖。2017年10月,在“世界艺术大赛”中荣获中国赛区优秀奖,在中国文艺第四届书画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在2020年中国好品牌影响力艺术人物评选暨文化强国抗击疫情艺术作品展播中获得金奖。
  在齐宝田看来,一个书法家的成长大约要经历四个阶段:习字、入帖、知味、通神。习字是初步阶段,毛笔不听使唤,毛笔字太难写。这是第一难关,这一关许多人被难住,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产生了兴趣。等过去这一关,进入第二阶段,临帖,这就是所谓的“进得去”,这一阶段是一个模糊阶段,对书法一知半解,觉得大名家不过如此。第三个阶段“知味”即开始认识书法艺术,懂得书法艺术之美和意味。此时便开始有了一个颠倒,名家佳作越看越美,自己的作品越看越不满意。第四阶段是“通神”阶段,对名家作品从不懂欣赏到会品味,对自己的作品从肯定到否定,这是审美观的大飞跃。即从模仿形质到追求意境,进入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开始重新认识到在茫茫艺海里,学无止境,进去不易,出来更难。选择了书法这门艺术,就等于要攀登两座高山,后一座比前一座更险、更高、更艰险、更难攀登。但历尽艰难,才能水到渠成。因而激励自己多学多练,努力提升自我,争取有新的进步。
  2019年,齐宝田在中国邮政出版了以《一带一路中国梦》《文化强民族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启航新时代》为主题的四套珍藏邮票邮册,期间还出版了《为税而歌》专著、《大美中国:齐宝田书法集》。2020年7月,《佛》《悟》《求索》《笑》《宝地生金》五幅作品登记注册了著作权。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观齐宝田先生的作品给予较高评价:作品纯正艺术,抒情达意,能在传统书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法度的基础上追求奇巧,雄浑洒脱、飘逸俊秀看了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给人以力量,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庚子新春,新冠病毒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齐宝田翰墨抒怀,倾情助力战疫,以“战疫”为主题,充满激情创作出了多幅精品力作,用笔墨传达爱国之情。同时,齐宝田先生先后多次参加书法作品网络展播、捐赠、捐款及公益拍卖活动,先后将3万多元捐给湖北慈善总会、青岛市红十字会和贵州贫困学校,用爱心真情,携手聚力、倾情助力,战胜疫情,先后荣获“华夏艺术名人”“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领军人物”和“德艺双馨”称号。              (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