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家住山东省东平县的退役军人、离休干部张树海老人一身戎装,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录片。看到熟悉的场景,他用颤抖的双手指着画面,嘴里低声呢喃着……
今年96岁高龄的张树海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彭集供电站(今彭集供电所前身)首任站长。无论他身处何地、职务高低,他都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和行业发展,坚持用善心善举回报社会,诠释初心与使命。在部队期间,他共参加大小战役战斗30余次,负伤4次,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8次,四等功6次。
“看到国家和军队一天天强大,作为一名老兵,我感到很高兴。”他激动地说。
愿为革命抛头颅
1924年2月25日,张树海出生于烟台市牟平县(今牟平区)莒格庄镇初家庄村一个贫农家庭。祖孙三代均给地主扛活为生。1937年日军占领胶东半岛,看到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日本强盗,仇恨的种子根植于心。
入伍以来,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攻打水道集、牟平城、烟台等战斗;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莱阳保卫战、周村战役、南临战役、莱芜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等;在抗美援朝中,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战斗)、第五次战役,还有长达78天的金城阻击战……16年的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在枪林弹雨中,他对共产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多年来,张树海一直隐藏功名、甘于清贫。每当子女问起他为什么要把奖章深藏于箱底,从不向外人讲起时,他总是用浓重的胶东口音给子女讲:“战场上,我的功绩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有什么好炫耀的呢?我要感恩党和国家给我这么好的待遇,珍惜这么好的生活!”
此景刻骨成追忆
转眼间,参加革命近80年了,虽然很多事情都久远了、模糊了,但是脑海中的战斗故事却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谈到朝鲜战场,张树海说:“我一共参加了两次战役,一个是第二次战役,一个是第五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非常艰苦。”
战斗英雄孔庆三曾是他排里的兵。1950年11月27日,在新兴里的战斗中,敌人两挺重机枪形成严密火力网,我志愿军步兵分队寸步难行。他们排奉命用92步炮摧毁步兵分队几次爆破未成的敌火力点,但由于冰冻,根本无法构筑工事,92炮的右驻锄悬空,不能射击。看着不断有战士倒下,孔庆三心急如焚,毅然用肩膀顶住驻锄,命令炮手李胜勇开炮,炮手李胜勇疾呼:“班长,这样不行!”“不行也得行,这是命令!”班长孔庆三目光如炬,厉声说道。李胜勇含泪拉动引线。随着一声巨响,敌火力据点被摧毁,步兵分队一拥而上,此次战斗歼敌30余人。而孔庆三班长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重伤,壮烈牺牲,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说起当时艰难的战斗和他牺牲的战友,他眼含泪花。
爱国奉献无尽时
京华一声喧,新生肇始端。新中国成立后,张树海继续留在部队工作,一直到1963年转业。1963年4月至1965年4月,他转业至东平县食品公司任党支部书记。1965年4月至1971年8月,他任彭集公社财贸教导员、公社党委委员兼财贸党总支书记。1971年8月至1990年10月,他任彭集公社供电站站长。1990年10月,他光荣离休。
不论在东平县食品公司,还是在彭集公社,乃至彭集公社供电站,他大胆负责、兢兢业业、知人善任。在他的带领下,广大干部员工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提起他,和他共事过的老同志都这样评价:“工作认真、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关心同志,是一位受员工尊敬和爱戴的好领导。”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生活中,他从不贪图享受。“吃饭,营养均衡,吃饱就行。想当年在长津湖7天断炊,粮食紧缺,现在有鱼有肉,我已经很满足了。”他说。他小女儿指着柜子里的那些旧衣服说,有的衣服一穿就是20年。“父亲总教导我们做人不能忘本,要勤俭善良,懂得感恩。”
采访结束时,回望茶几上摆放的两块光荣人家牌,一块是山东省政府颁发给他的,另一块是山东省政府颁发给他90岁的老伴李翠芝的。李翠芝老人是原乳山县地下党、革命烈士李增欣同志的女儿。1941年9月,李增欣同志因叛徒出卖,在乳山县腾甲庄被日寇残忍杀害,壮烈牺牲。“我现在儿孙满堂,特别满足。对未来,我没有更多的想法,就是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希望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张树海饱含深情地说。 (雷声 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