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燕军

  7月16日,“山东省中林东平湖合作项目”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11月18日,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中林集团与我县就生态资源合作开发开启了新篇章。实力派“中林”来了。
  据悉,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多年来,该集团以“做生态产业领袖、创世界一流企业”为发展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资190亿元,在重庆市建设50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积极复制和推广“千岛湖模式”,施行“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工程,丹江口水库、湖北富水湖、江西余干鄱阳湖等项目已成功落地,目前,开发水域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推动我国湖泊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该集团坚持以保水为前提,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统领,围绕一条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起了“鱼、水、人”和谐共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千岛湖生态发展模式,把千岛湖保水渔业和“淳”牌有机鱼发展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样板。目前,该集团围绕“森林+”“湖泊+”“园区+”三大业务板块开展各项工作,聚焦生态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以森林、湖泊生态资源为特色的综合投资开发运营,逐步走出了以湖泊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多产业共赢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湖泊,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一环,针对湖泊“网箱上岸”后面临的多个问题:如何保护性开发湖泊?湖泊资源如何利用?如何以鱼护水,以鱼富民?该集团以其特有的“千岛湖模式”贡献出“中林智慧”,精准解决了这些难题,在全国大水面资源综合开发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并成功入选中央党校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案例。同时,中林集团在全国计划“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通过千岛湖的发展模式,在全国选择10个较有代表性的湖泊直接投资,复制产业模式,带动全国100个湖泊生态经济发展。“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揭牌标志着中林集团向“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的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我们的东平湖开发和保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将充分借助合作各方的优势,快速形成优势叠加效应,以千岛湖模式为样板,突出东平湖地方文化特色,聚焦湖泊及周边情况,开展综合保护开发,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东平湖特色的保水生态产业发展新标杆。不久的将来,东平湖渔业生产将发展成为保水渔业,让水更清、鱼更美;东平湖湖区旅游开发,将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东平湖周边的森林,也将打造成森林科普、康养、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圣地”。如此一来,既保护水,又保护山林,同时持续提升我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林以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不仅做好东平湖生态保护,而且还会带动库区百姓和渔民脱贫致富,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的力量和智慧。
  让东平湖的鱼成为一条条可以让“人更富、水更清、山更绿”的“中国鱼”,也让更多人看到绿色发展的“东平方案”。我县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千岛湖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绿色发展的“东平方案”。千岛湖以一条鱼的供给侧改革,挽起一湖水的生态赋能,挑起一座城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金山银山”高水平转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之路。
  千岛湖养好的这条“鱼”,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提升了整个千岛湖的生态环境。现在的千岛湖常年保持国家I类水体标准,入选首批5个“中国好水”水源地的千岛湖,还把渔业生产、渔政管理、生物治水、文创发展、渔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串珠成链,让一条实物之鱼,成为产业之鱼、文化之鱼、科技之鱼、绿色之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经营模式,被誉为我国湖泊(水库)生态发展的典范。现在千岛湖不仅创造了高额的渔业收入,还带动了上千万的游客过来旅游观光,旅游业收入也颇为可观,与之相配套的餐饮业、酒店业也是蓬勃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是这条鱼,撬动了一个绿色经济发展的引擎。
  如今,东平湖迎来了千岛湖“保水渔业”近20年的科学实践,这份实践造就了具有“一米宽度,一百米深度”完整价值链的有机鱼产业,破解了养鱼和保水这对看似矛盾实可两利的“难题”。实践证明,千岛湖的鱼对改善生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生态改善,来发展生产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之鱼,让人更富、水更清、山更绿。
  千岛湖的发展模式,对东平湖治理和生态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下一步,山东中林东平湖发展有限公司将在东平湖这一湖碧水中迎来千岛湖那种巨网捕鱼的震撼场景,群鱼狂舞,鱼跃龙腾,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