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戴庙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整合资源挖潜力,培植产业壮实力,合作组织促增收,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为推进富民强村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去年以来,该镇宋圈村、陆庄村为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大力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在发展食用菌的过程中,这两个村都把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基地与农户,负责双孢菇种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套服务,在销售环节上,合作社每销售一斤双孢菇,合作社可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仅这一项宋圈、陆庄村就可比原来增加集体收入40%左右。同时,食用菌产业发展除增加集体收入外,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科技人才,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菇农张慧原在青岛打工,后来回家种植了8个棚,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她说比在外打工强好十多倍。
后张村依托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小区,通过项目建设促进集体增收,村上有了收入,建起了文化广场、修通了村内道路;、沈楼村、王庄、金山村等村也都依靠本村实际,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特色产业等方式,想尽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努力走出集体增收难困局。
村集体收入成为民生改善的源头活水,村集体收入增加后,村里大力改善民生,修建了水泥路,架设桥涵,安上了路灯,美化了村容村貌,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