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结合东平实际,县委决定全面铺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配合全县“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报特开辟“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栏目,以推动该项活动向纵深开展,深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为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讯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县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提升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旧县乡深入实施“强村固基,输血激活”工程,促进全乡各项工作的开展。
确立“双加强”目标,着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村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确保“空壳村”两年内得到全面转化,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每村基本确立一个或几个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在全乡基本形成增收有路子、发展有平台的新局面,全面提高村级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实行“双投入”措施,着力加大对各村的感情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乡党委在全乡范围内,选取一批优秀机关干部下派到各村,任职“第一书记”,实行“3+2+1”工作法,下派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每周利用三天的时间走街串巷,逐家逐户进行走访座谈,撰写“民情日记”,随身听、随身记、随身想,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党委书记对村“第一书记”撰写的“民情日记”定期进行点评。每周进行一次“铧山论坛”演讲活动,为机关干部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平台。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方式全方位帮扶,以点带面,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实施“输血激活工程”,提高村级的“造血”能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