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清晨,小院内,妈妈正趁凉择菜,奶奶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忽然,从门内冲出一个气鼓鼓的女孩。]
女孩(怒气冲冲地在院内踱步):烦死了,烦死了!
[妈妈抬起头,奶奶也睁开眼,坐起。]
奶奶:乖孙儿,啥就烦着你了,过来坐下,奶奶听听。(拍拍身边的马扎)
[妈妈点点头,有些担忧地看向女孩,女孩拧着眉,撇着嘴走过去,一屁股坐下,也不说话,一个人生闷气。]
妈妈:到底怎么了,作业太难了?
女孩(深吸一口气,翻了个白眼):我们学校要我们写什么“生态东平”,我们天天上课,放几天假还一摞摞的作业,还要求我们学会观察生活,到底什么是“生态东平”?(翻了个白眼,鼓着腮帮,脸红得像过年的灯笼)
[妈妈看着气得不行的女儿,放下了手中的菜,和奶奶对视一眼。]
奶奶(若有所思):生态东平?
[女孩看向奶奶,生气转为了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女孩(抽抽鼻子,把泪憋回去):奶奶知道?
妈妈(笑着摸摸女儿的脸):行了行了,别气了,你啊,还是经历的少,观察也不细,确实,学业也重。我和你奶奶都是过来人,这些事儿知道的也不少,别难受了,给你讲讲,看看能不能启发启发你的灵感。
奶奶(回忆完毕,眯眯眼睛):那还得从改革开放那时候讲起,那时候啊,经济要恢复,搞改革、对外开放,咱东平也是,建厂子,一座座,老高!就看那烟,乌漆麻黑往外冒,当时都说这烟冒得越多,钱就越多,国家发展也越快。青年啊,像你爸,都想去厂子里干活,挣大钱……
女孩插嘴:那不对啊奶奶,这不和生态东平相反吗?烟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啊!
妈妈(敲敲女儿的头):别插话,让奶奶说完。
[女孩吐吐舌,把马扎向奶奶那边挪了挪。]
奶奶(笑):谁说不是呢,才过了几年,问题就全出来了,天就没有全亮的时候,雾霾、烟尘,那时候出趟门都不敢穿白衣服。
女孩(不解):为啥啊?
奶奶(叹气):出去一天,啥也不干也得成黑哩啦,难洗!
女孩(皱眉):这么脏啊!
奶奶:就是啊!你看现在那大清河多干净,那时候,臭哄哄,鱼虾都死了,还下酸雨,树都光秃喽,沙尘暴一来,咱这儿本来水就少,这一弄,经济不长反退了。(叹气,躺回躺椅)
女孩(追问):后来呢?
奶奶:后来,八几年的时候,出了个保护环境的国策,就好了不少,水也清了,树也绿了,人也……(睡着了)
女孩(轻摇躺椅):奶奶,奶奶?
妈妈(拉住女儿):行了,奶奶累了,我接着跟你讲,环保政策一下,我们就开始改善环境,比如说化肥厂,创新技术、节能减排,那可好了,要我说,你可真幸运!(怜爱地摸摸女孩的头)
女孩(疑惑):又关我什么事?
妈妈:唉,你不知道,像我们化肥厂里比我大的几个大姐,因为工作环境,有的生的孩子都畸形,我怀你的时候就想啊,别管女孩男孩,只要孩子健康就行!
女孩(恍然大悟):这样啊!这环境污染可真害人!妈妈,那后来呢?
妈妈:再后来,你们应该就学了,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延续到现在,你看现在不是更好了吗?你上学的路上多干净,两边墙上都是标语,每天都看到忙碌的扫路车、洒水车,还有环卫“飞虎队”,我们那时候可没有,你都没见过几次雾霾天,听说这几天还要修整清河公园,要不下午带你去看看?找找灵感,实地感受一下咱大东平的大变化。
[女孩点点头,忽然站起身,飞奔回了屋内。]
妈妈(起身朝屋内):你干嘛去啊,咱下午才去呢!
女孩:我找到灵感了,等我把它写完,下午好好地感受,妈,你可不能反悔!
妈妈(笑):这孩子,总是这么急,真是……(摇摇头,坐下继续择菜)
[屋内,女孩摊开本子,一字一顿地写下“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东平的生态变迁”,屋外,知了卖弄着嗓子,和着准时到来的洒水车轻快的音乐,奏出一曲别样的生态乐章。]
(秦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