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岳敏

  农业稳则天下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七月的东平,生机勃勃,满目葱绿,一派繁盛丰泽的景象。穿行在广阔的绿野乡村、田间地头,处处能感受到农民脸上洋溢的幸福感。
  在梯门镇边走边看,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如同片片白玉镶嵌在绿野之中,一株株蔬菜种苗牢牢扎根、拔节生长,处处升腾着绿色的希望。一个个高标准的种养殖项目,一处处充满现代气息的农庄不时跃入眼帘,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梯门镇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喜人景象。
  今年以来,梯门镇提出了建设以东瓦庄为核心的万亩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干部带头、资源整合、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逐个突破,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全镇新流转土地10320亩,整个园区已经达到了11891亩的规模,撬动社会资本4534万元,在建蔬菜大棚3500亩,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05个,新发展林果种植300亩、露天蔬菜300亩、中草药500亩,一条立足镇情农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凝心聚力,思想解放到位,是梯门镇高效农业发展为什么能的先导和前提】
  作为一个山区乡镇,梯门镇发展高效农业的比较优势并不突出,但梯门镇为什么能突破重重阻碍,在高效农业发展上异军突起?近日,记者走进梯门镇,找寻发展背后的故事,破解发展背后的密码。
  过去,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传统思维的束缚,梯门镇虽然已经有东瓦庄特色农业产业的成功经验,但是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梯门镇东瓦庄村从2016年开始发展特色农业,截止到2021年底,发展到1341亩,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将东瓦庄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镇,引导群众增收致富,成为镇党委班子所思考的问题。梯门镇党委书记米厚章提出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的禁锢,以不破难立、破釜沉舟的勇气,推动“思想”重塑,进一步优化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序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梯门镇要做特色农业发展的榜样。坚持高点站位、全局规划,立足农业基础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全力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这是县委书记马焕军对梯门镇高效农业提出的明确要求。   
  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特色农业的发展,并多次到梯门镇调研指导工作,到村座谈。既体会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又体会到了希望梯门带头发展高效农业的殷切希望,同时下定了决心,坚定了信心。
  今年大年初四开始,梯门镇党委班子便从东瓦庄开始调研,深入了解东瓦庄的发展历程和种植经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集中交流碰撞思想。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建设以东瓦庄为核心的万亩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目标构想。
  刚开始,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蔬菜大棚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大家心里都有一定的思想顾虑。为了解决党员干部发展意识不坚定,群众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等问题,梯门镇召开多次表彰大会,对工作推进快、效果好的村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让干部群众思想上有触动,倒逼干部群众争先创优、对标看齐,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