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常说,出生地是她的故乡,而地处大山里的朝阳庄则是她的第二故乡。
母亲自幼丧母,母爱缺失,家境贫寒。生活的艰辛常常将她推到绝境边缘,而在此时朝阳庄村则是她最好的去处,因为那里有他可亲的大姨一家人。
大姨和姨父如这里的大山,有着善良、质朴、纯粹,宽厚的胸怀,对这个外甥女关爱有加。用母亲的话说,大姨一家是她可依靠的大山。
缘于母亲的时常念起,怀着对大山故事的感恩,走进朝阳成为我要圆的一个梦。
终于在这个周末,我带上孩子,迎着八月秋风的清凉,带着对它丰富的想象:朝着梦寐以求的朝阳庄进发。
拐过一道弯,又过一条河,几经周折,踏进一条笔直的小路,路两旁杨柳依依、绿树成荫,遮住了正午的炎炎赤日,“柳暗花明”处终于看到“又一村”,村口新建起一大大的牌坊——“遂城故里朝阳庄”七个大字赫然呈现于眼前。好一派高端不凡的景象!
如今的朝阳村,已经搬出了大山,寻不到母亲描述的模样。呈现眼前的是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红色二层小楼,煞是气派;家家门前种花栽草;幼儿园、老年公寓等公共设施齐全,不禁慨叹:自然、轻松、休闲、质朴。尤其那颇具乡村风情的“小别墅”,摩天高楼怎有资格与之媲美?
村里娱乐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大大的“福”字,大姨家的二舅告诉我,如果人站在“福”字上,就是站在整个村的中心点,村里大人孩子都喜欢来这里沾沾福气。此时,一位老人摇着蒲扇缓缓向我们走来,二舅忙说:“这是你大舅。”我忙向大舅问好,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大舅耳聪目明,背不驼、眼不花、脸色红润,身体依然硬朗,看起来不过六七十岁,温和慈祥的微笑挂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得愈发可爱。
“妮儿,去朝阳庄老家看看吧,那里可是根。”大舅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
是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是不能忘根的。
朝阳庄旧村西行两公里便是,当我们双足落于山脚下时,我有恍惚如隔世之感,举目所及之处,皆是大片大片的青绿,恍惚间,脑子突发一种意念,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吧。
遥望远处青山,山峦叠嶂、气势恢宏,山峰萦绕着朵朵白云,显得格外清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大开眼界,这生动的大自然啊!
沿着蜿蜒石径向上而行,路的缝隙间生出的野草闲花随微风轻轻舞动,自由自在;三叶草开着或黄色或白色的小花;路旁的曼陀罗吹着白色的喇叭,似乎在欢迎我们回家;不远处是数不清的野荊、紫槐、酸枣树。抬头仰望,高大笔直的椿树,挺拔的白杨、梧桐,苍劲的松柏一一映入眼帘,密林中隐隐约约现出石头房子,我脚步突然轻盈起来,快步向前。
近年来,处处可见人类改造和破坏大自然之举,然而这里则不然。一家家院落仍然保存得非常完整,房屋依旧是古朴的建筑外形,全由山石砌成。它们静静地立在那里,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是在追忆这小院里的主人吗?
昔日的饭屋房顶炊烟袅袅,年轻的母亲正忙着做槐花饼子,烧火的是慈祥的奶奶,院子里羊儿“咩咩”叫,院子门口,背着草筐手持镰刀割草回来的少年进院便喊“妈,我回来了”,小黑狗听到声音摇着尾巴抢先跑上去抱住他的腿,羊儿开心地吃着鲜嫩的草……
古老的石屋回忆着这热闹的景象。
石头屋子依山而建,屋后又是一条石路,妙的是石路与屋顶约有一米高度,若两手搭在屋顶上,稍一用力就能坐上去,一脚登上房顶那是什么感觉,武侠剧里才能看到的吧?我很想尝试,但终于放弃,老屋正昏昏欲睡,我怎忍心惊扰了它的美梦?
老屋,风里雨里你屹立不倒,坚守着人们心中的梦,我该怎么感谢你?这亲切的爱做梦的老屋啊,我不去唤醒你,但你一定知道你可是全村人的牵挂啊。
爬到山顶远眺,居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虽远没有泰山的名气,但敢于做自己就是伟大。村落居半山腰,西、南、北三面环山,树木葱茏,只是迎着朝阳的方向一望才无边,“朝阳村”果然名副其实。只是交通闭塞,不知以前村民多久才外出赶一次集,置办生活用品?
阵阵蝉鸣传来,忽高忽低;布谷声声,忽大忽小,让人更觉山林的宁静深邃。
又一次想象,我置身于世外桃源了。
我想与布谷鸟谈谈,向它倾诉世间的美好与遗憾;我也想拥抱那颗古老的大树,告诉它我想做它身边的一丛野草,风雨相伴。
在俗尘奔波太久,多想抛却那些你来我往、推推搡搡的日常喧嚣,享受这深邃的幽静。庄子所言:于闹市中能宁静致远才是真正的卓尔不群。试问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眼前大自然所内蕴的生命力的静多么难能可贵,这种得之于大自然的静,才是我们凡人能体会到的充实的恬静。当然,修行的心亦不能停止,一如朝阳村搬迁新村有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朝阳村人勤劳、朴实、积极上进的精神也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今日朝阳新村敢于换新颜,明日朝阳定更加光辉灿烂,愿世间一切越来越好! (王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