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4日,县南水北调办公室在东平湖区举行增殖放流仪式。此次增殖放流共向东平湖投放优质鱼蟹苗种480万尾(只)。其中鲢鱼120万尾、鳙鱼50万尾、鲤鱼40万尾、草鱼30万尾、鲂鱼40万尾、扣蟹200万只,预计整个过程持续5至7天。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和全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也是黄河下游的重要滞洪区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最后一级蓄水水库,具有防洪、调蓄、灌溉、供水、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南水北调通水时间的临近,对东平湖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放养模式已经不能保证水质的要求,为此,县南水北调办公室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向大湖内放流食草类和食水生植物类净化水质的优质鱼苗蟹苗。
  大湖增殖放流项目具有很好的效益,首先是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东平湖内滤食性鱼类、大型经济鱼类和优质河蟹的群体数量得以恢复。其次是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东平湖年新增捕捞产量2000余吨,年新增捕捞产值2800多万元,从事捕捞生产的渔民群众人均增收近2000元;由于大湖渔业资源的迅速回升,为大湖渔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近6000余人;大湖生产出大批的无公害水产品投放市场,既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又稳定了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大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东平湖水质将达到供水要求。生态效益通过连续的增殖放流和加强大湖管理,东平湖生态链条将得到很好的衔接,大湖生物种群将呈明显的多样性,东平湖水质将明显好转,东平湖水草过盛将得到有效控制,因水草腐烂带来的水质污染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畅通。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