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梯门镇西沟流村地处梯门镇西部,是个较偏远的小山村,底子薄基础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比较低。近年来,村“两委”找原因、想办法、理思路、找出路,明确了强村富民的奋斗目标,下大气力抓好“完善基础设施促和谐、进行土地流转调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拓宽产业链”三项工作,解决了村集体增收的难题,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对上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西沟流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土地瘠薄、旱涝不均、靠天吃饭,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先后争取资金130多万元,对村内五纵五横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对村办公场所进行了翻新,并新建了文化广场,配齐了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投资20多万元完善水利设施,打机井、铺设地下管道,直接把水引到田间地头,由此全村新增400多亩有水浇条件的耕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优化了村里的投资环境。
  推行土地流转,以地生“财”。西沟流村的土地承包权分散地掌握在农民手中,种植形不成规模,投资项目也引不来,一年到头村民收益很少,村集体也没有收入。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转方式、调结构。当务之急,土地流转成了“两委”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说服群众大胆进行土地流转,一方面,支部班子多次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将土地流转的好处,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同;另一方面,号召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拒绝土地流转的农户,由党员干部带头,用自己的耕地进行置换。细致的工作,不懈的努力,最终全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顺利流转土地1200亩。为吸引外商来村投资办项目,村两委一班人出主意、想办法,最终说服在外经商多年的李建生回乡投资,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为依托,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灵泉生态农场。2011年,村集体依托灵泉农场成立农场服务队,为其提供有偿服务,年增收2万元;同时项目的落地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通过务工劳作增收一千多元,2011年,该村群众仅务工收入就增加60多万元。
  发展生态林果业,延伸产业链条。西沟流村借灵泉农场项目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项目生态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完善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后,西沟流村首先开始发展大规模特色种植业:泰山大红石榴600亩,核桃700亩,其它名优特果品100亩,并围绕大面积的山坡林地,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可养殖5000多只柴鸡的鸡舍;为改变传统养羊的喜好,积极探索“托羊所”管理模式,扩大了全村养殖规模。2011年新建一处20多间可饲养600多只羊的羊舍,今年年底全村养羊规模将发展到2000只。借助养殖业的发展,村集体注册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仅些一项,去年村集体增收2万元。 
                                       (郑超  马志超  王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