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州城街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紧扣“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幸福魅力新州城”这一中心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项目建设主体地位,谋划街道发展新天地。
立足一个中心。街道立足财源增加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培植财源,搭建增收平台。大力综合治税,成立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的综合治税小组,联合国地税、工商部门,做到应收尽收。加强两支书记队伍建设,落实第一书记责任,增强村支部书记带头致富能力,在村委中拿出专人招商引资,拓宽招商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突出两个重点。加快实施“领头羊”工程,把现有企业的扩规增效与新上项目的落地开工放在同等位置,逐步培养一批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做好宋城酒业、水泊饲料、龙威装备、九鑫工具和永济橡胶的投产经营。兴州纸业在去年税收突破百万大关的基础上,向200万元迈进;加快实施群体带动工程,激活村级企业活力。实施“强村固基,求变发展”工程,加快空壳村、薄弱村转化,强化造血能力。在夯实原有村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21个村居结合实际,入库68个项目,其中土地复垦6个,水利建设 11个,村公益事业51个,累计使用资金达2556万元,使村级项目成为州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采取三种方式。拉出全街道的空闲地底子,利用这些空闲地安置新项目,进一步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不但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下、发展好;了解掌握可利用空闲厂区情况,并将所有空闲厂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可控程度做出科学判断。能通过购买方式变更所有权的力促一步到位,不能购买的必须将租赁的利弊分析透彻,形成“严谨科学审视在前,论证充分开工在后”的工作思路,力争将工程安置做成放心工程、无隐患工程;创新招商体制,打造服务型政府。采用“靠上服务、贴近服务、挂牌服务”和“1+1”的服务模式,协调解决好项目引进、安置、建设以及投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的成功落地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实现四个突破。即实现项目总投资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落地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引进纯外商投资的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实现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排名中前移一个位次。今年1-3月份,全街道共实现企业营业收入19.2亿元,利税1.29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1.3 %、22.1%,其中规模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6.8亿元,比去年增长2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27%;新引进投资项目7个,合同引资额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67 %;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完成年计划的60%。街道项目建设顺利实现“开门红”,为下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开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