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强村固基”工程,东平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第一推手”、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主体”、“第一书记”、“第一助手”的作用,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载体,激活内力,整合外力,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大街道党工委“第一推手”力度。街道党工委书记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经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如何发展壮大山区村集体经济”作为今年党建创新课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坚持“项目化管理,工程式推进”,细化量化项目内容,明确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为更好地开展“五进五促”活动,街道每名班子成员包保1个经济薄弱村,联系2个典型村,帮扶1户困难户,实行了“一卡一本一账”帮扶制度。“一卡”即民情联系卡,注明班子成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分管工作;“一本”即“五进五促”工作日志,记录在一线的实况、热点难点问题、心得体会等;“一账”即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定期对承诺事项进行“销号”,形成人往一线走、钱往一线花、事在一线办的工作导向。
  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主体”作用。在全街道支部书记队伍中开展了“领头羊”建设活动,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分城区村、山区村、平原涝洼村三类,到大宗村、华西村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提升素质。实施了激励保障工程,严格按照经济社会考核办法、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工作有关规定和村(居)党支部书记多元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奖惩,让支部书记干好干差不一样。政治上,优秀党支部书记上挂管区党总支委员并享受补贴待遇;经济上,根据经济社会考核,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奖励;基层组织建设上,以一星级为基数,每增加一个星级绩效补贴按20%递增;对村集体经济专项考核,按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奖励支部书记作为绩效工资;鼓励村企共同开发经营性项目,按引资企业实缴税金街道收入可用部分的20%奖励村集体,实现了让优秀支部书记上讲台、上主席台、上领奖台,让支部书记有盼头,得实惠,有保障。
  借力“第一书记”、“第一助手”东风。今年,市县为街道选派了16名“第一书记”,街道又自行选派了21名,实现了所有薄弱村“第一书记”的全覆盖;街道和各薄弱村都设立了“第一书记”工作室,协调、配合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障“第一书记”活动有场所,服务有阵地;探索实行了日记实、周计划、月座谈、季评价、年考核的“五时评价法”,分五个时间段,对“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开设了“‘第一书记’讲坛”,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从建强村级班子、增加集体收入、解决难点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培育文明新风5个方面,讲业务、谈体会、话感悟、提意见,促使驻村工作又好又快开展。目前,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所有薄弱村都确立了2-3个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发展项目,梳理出为村民办理的实事90余件。
                                 (李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