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一新的街道,刚刚修建完成的村民文化广场,粉刷成嫩黄色的民居……眼前的柳营村留给记者的感觉是宁静、充满活力和祥和。
  “今年以来我们村变化可大了,原来街道上的粪堆、土堆、柴禾堆都没有了,路变宽了、也变干净漂亮了,出来我们家就是新建的广场,这可是俺做梦都没想到的,这都是孟书记给我们带来的”村民牛树娟这样评说着他们村的变化。
  “人家一个挂职干部,早上七点准时到村,晚上十一二点才走,为了我们村里的事没黑没夜的忙活,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村子发展上了,这样的干部我们不支持还能支持谁?”73岁的老党员田树英老人这样评价着他们的“第一书记”。
  “一定要让村容村貌得到改变,让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得到改变。”谈起帮扶工作目标,孟胜这样告诉记者。
“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就要给群众留下点什么。”
  今年2月份,全省“强村固基”工程拉开帷幕,县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主任,42岁的孟胜被派驻到彭集街道柳营村担任“第一书记”。
  柳营村有村民345户,1200人,耕地1540亩。去年一年村集体收入只有8000元,这还是防治美国白蛾街道返还的收入。街上到处柴草遍地,村委大院杂草丛生,村委办公室内杂物堆积、垃圾满地。这是孟胜初到柳营村的第一观感。
  “第一书记”怎么干?怎么才能当好?怎么才能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孟胜对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要干就要给群众留下点什么。”看过电两遍电影《第一书记》的他,被沈浩的事迹深深所感动,也为自己立下了帮扶工作的誓言。
  但是在他才上任的20多天,很多群众却看到这个“第一书记”没做过一次表态,没发过一次言。而是看他频繁地穿梭在一个又一个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的家中。
  “走访100多户,认识了5、600村民,直接叫上名字的有100多人,和很多群众成为了朋友。”孟胜这样告诉记者他包村开始取得的“战果”。
  和村民拉家常、听心声;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话发展;和老党员老干部交流、听建议。一次次走访,他读懂了村情民心;一番番交谈,他摸清了柳营的家底……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