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我认为,农村基层党建是抓好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抓好了基层党建就会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今年以来,旧县乡大力实施“强村固基 加油给力”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将发展重心向农村一线倾斜,建立了科学有力的政策引导机制,接地气、长志气、生财气、增底气,激活了农村发展链条,真正找到了打破农村发展困局的“金钥匙”。
重心下移接地气。只有党员干部眼往下看,深入田间地头,从人民群众那里接得“地气”,农村的发展才会显示出篷勃生机。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今年确立为“基层基础建设年”,旧县乡也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选取一批优秀机关干部下派到各村,任职“第一书记”,实行“3+2+1”工作法,要求他们每周利用3天时间沉到基层,帮助村里理思路、制措施,谋发展,2天时间留在乡里处理机关事务,1天时间对上对外争取;实行“1+2+1”的帮扶模式,由乡财政对每村补贴1万元来保障正常运转;每村补贴2万元引导村级项目发展,发挥启动资金的“酵母效应”,激发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每村补贴1万元对思路清晰、不出问题、发展迅速的村进行奖励,不让干事者吃亏。
比学赶超长志气。农村工作之所以难做,关键就是缺一个好班子,缺一个好支部书记,因此,乡镇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选拔好、培养好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支部书记,为他们提供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使其成为村级发展的强大引擎。旧县乡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收到了“聚人心、破难题、促发展”的效果。屯村铺村通过对上争取,投资260多万的溶洞道路正在建设;吉城二村围绕花卉和旅游项目,投资200余万修建了一条长八公里、宽7米的生产路,成为全村快速发展的“大动脉”;王古店五村正在启动60余亩涝洼地改造,总投资70余万元。
增加积累生财气。当前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关键原因就是村级集体积累严重不足,特别是一批空壳村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带动能力不足,为民服务能力低下,因此,生财气才能聚人气,聚人气才能谋发展。旧县乡以“强村固基、加油给力”工程为抓手,拿出专项资金引导村级因地制宜,发展能够增加集体收入的产业项目,通过盘活村内闲置的土地、厂房、荒山等资源,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旧县30个行政村都找到了增加集体收入的路子,大大提高了村级服务能力。
心系百姓增底气。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才会底气十足,农村的发展事业才会“根深叶茂”。旧县乡从农民关注的环境卫生抓起,掀起了一场改善民生的攻坚战。在全乡大力推行“一二三”工程,暨每个村建一条标准街,两个公共厕所,三个公共垃圾池,大大改善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北吉城村按照三点一线的定位,在石碣村影视基地、文化广场的基础上,投资70万元建设村级文化大院,形成一条南北长达2公里的文化发展线,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屯村铺、浮粮等村正在筹划建设村文化广场,旧县一村、屯村铺村正在绿化村内道路。此外,在乡民政所设立民情联系点,开通民情热线,全乡每个机关干部都积极访贫问苦,联系一个贫困户,助力弱势群众脱困,乡纪委定期督促联系群众的力度。通过心系百姓的真情付出,旧县乡锤炼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全乡跨越发展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