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接山镇在发展壮大村级收入的同时,不断创新机制,严格制度,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村财保值增值。
  他们向管理要效益。实行“六条标准”和“六个严禁”规范,用规定“管人”。明确提出了村干部的“六条标准”和“六个严禁”。“六条标准”,即政治强、密切联系群众;自身清、处事公道正派;懂经济、促进民富村强;理好财、坚持勤俭办事;重民意、坚持民主决策;方法多、会做群众工作。“六个严禁”,即严禁有令不行、严禁以权谋私、严禁独断专行、严禁违规办事、严禁腐化堕落、严禁拉拉扯扯。执行严格的诫勉谈话、撤换、罢免等惩戒制度,规范村干部执政行为。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全程监管,用制度“理事”。 按照为民理财、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目标,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建章立制。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村民议事、两委主事、多方参事三个层面决策,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代表理财、群众监理三项程序执行,民生工作实行实地验收、张榜公示、年终述职三项措施监督。在前期“三资”核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形成“以制度办事、请群众监督”的机制。镇“三资”管理人员定员定岗定责,对农村“三资”严格审批,阳光运作,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集中采购制度,建立村章代管、村财镇管、合同联审等工作制度,村里“两委”公章上交镇党委,由组织室统一保管,村收入由会计每月一次报账、镇农经站审核,村集体与农户、企业、外商等进行经济合作,都必须经过镇党委进行审核后方可签订。凡涉及“三资”管理的事项、环节,都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等,请群众参与、监督,确保把资产资源资金管好、用好。
  为找到“三无”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该镇从易被忽视的集体闲置资产入手,通过集体路权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体+公司(大户)+群众”、“集体+群众”、“集体+公司(大户)”三种模式,将村集体所属耕地排灌渠内两侧、生产路两侧、街道排水渠两侧、闲置的小荒片、闲置宅基地等路权入股,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目前,该镇26个经济薄弱村全部采用这种办法,年底,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能够达到3万元以上,实现100%转化提升。该镇后口头村2009年与苗木花卉经营大户于某及村内群众签订合作协议,在村内街道两侧栽植黄金柳3000余株,三方持股比例为3:6:1。今年3月,苗木销售后,村集体分得收益6万元,群众获得收益2万元。
                                                          (颜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