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患有“脆骨症”,是人们所说的“玻璃人”;9年前,她和丈夫偷偷结婚;8年前,她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她是一个残疾人,却在中医事业上小有所成,并在肥城、东平等地小有名声;几年来,经她挽救的病人数不胜数,受她减免救助的病人也数不胜数。刘爱萍,用她的乐观和积极向上书写出一个“玻璃女”的多彩人生。
坐在电脑桌前,白皙的皮肤,灿烂的笑脸,这是记者见到刘爱萍时的第一印象。在记者的眼中,怎么也无法把她和一个二级残疾人联系到一起。只是看到她只有1米1多一点身高的时候,才有了那一点点惋惜的感觉。
记者看到,在她诊所的墙壁上挂着六面锦旗,都是康复的患者送来的,对着门诊的玻璃门,挂着一幅字——“医德传世”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在记者好奇的眼光中,她和记者娓娓聊起了她的病情、她的人生、她的过去。
小时候,亲戚抱紧了甚至就会骨折
刘爱萍是斑鸠店镇人,自幼患有“脆骨症”,是人们眼中的“瓷娃娃”和“玻璃人”。因为这个病,她可没少遭了罪。她说,从小到现在,她已经不知道骨折过多少次了。小时候,家人和亲戚看见她都想抱抱,有时抱紧了就可能出现骨折。所以,家人也好、同学也好、朋友也好,碰到她都很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让她受到伤害。她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大,骨折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最近的一次骨折发生在4年前,当时她和丈夫去济南大明湖游玩,恰巧碰上下雨,忙乱之中,轮椅侧翻,造成了骨折。她说,“玻璃人”带给她很多很多的痛苦,但是也让她承受痛苦的能力越来越强。记者看到,在和她聊天时,笑容一直挂在她的脸上。她说,与其在痛苦中生存,不如微笑着生活。
在家庭的反对声中,丈夫和她偷偷结婚。
说起与丈夫程伟的相识相爱,刘爱萍毫不掩饰幸福之情。由于长期受病痛的折磨以及舅舅等人对她的熏陶,刘爱萍很早就产生了学习中医的梦想,并与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她说,她和丈夫是大学同级不同班的同学,当时,虽然知道她是残疾人,但他还是被她乐观、阳光的形象所吸引。程伟告诉记者:“我总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乐观、向上,从来不知道困难是什么。”两个人真正相爱是在实习的时候。1999年,两人都在平阴县医院,跟随刘爱萍的舅舅、山东省著名中医专家刘传奎实习。刘爱萍敏捷的思维、灿灿的笑容、豁达的性格深深打动了程伟的心,而刘爱萍则看上了程伟的成熟、勤奋和稳重。刘爱萍说,“当时心里十分矛盾,希望跟程伟走到一块,但是,又怕自己的身体会连累对方。”是程伟的爱和坚持让感动,两人很快陷入爱河。“我就是想一辈子照顾她、呵护她。”忠厚的程伟腼腆地说出了当时的心情。但是两人的结合则遭到了程伟父母以及亲戚朋友的坚决反对。为此,没少有人给程伟上课,苦口婆心相劝,但程伟始终不为所动。看到实在拗不过父母,二人偷偷于2003年“五一”期间领取了结婚证。
到现在,两个人牵手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这些年中,刘爱萍出门要么坐车要么坐轮椅,坐轮椅不方便时,就由程伟抱着。被问到经常抱着刘爱萍累不累时,程伟说,“累是当然的,但是,我愿意抱她。”谈起那次在济南骨折的时候,刘爱萍说:“我骨折以后全身不能动弹,吃饭、大小便都在床上。我老公不怕脏不怕累,在床前伺候了我4个多月。”说到这里,刘爱萍有点哽咽。“因为行动不方便,我就尽量少喝水。老公就劝我,不要因为怕大小便麻烦就不喝水啊。那样对身体不好。我觉得上天待我真好,给我这么好的老公。”每说起老公,刘爱萍就一脸的骄傲和幸福。
因为她的豁达大度,后来家人亲戚都慢慢接受了他。刘爱萍说,现在家人和亲戚朋友对她都可好了。她说,她相信只要真诚、真情,就没有什么不可感动和改变的。
8年前,她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女儿
虽然是残疾人,但她也是女人,也有一个做母亲的梦。从医学角度讲,“脆骨症”患者怀孕生孩子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在她的坚持下,她还是怀孕想把孩子生下来。
2004年2月,刘爱萍来到聊城二哥刘世清家待产, 2004年3月初,转到省立医院进行了分娩手术。“玻璃女”要生孩子的事情被聊城和齐鲁晚报报道后,她自信乐观的生活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水城和泉城的读者。很多市民纷纷送去了对她的祝福,当时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也主动提出给“玻璃女”做免费产前检查,社会的关爱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
确保她们母子的生命安全,当时省立医院对每个细节都作了详细布置,预防出现突发情况。”就这样,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女儿诺诺出生了。
刘爱萍回忆说,“女儿打小就很懂事,刚会走路上街逛商场时,她总是让她爸爸先抱我,她那么小自己在后面走。”“诺诺比同龄的孩子高,也很健康。”“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诺诺漂亮健康,程伟爱我一辈子了。”谈起三口之家,她掩饰不住自豪和笑容。
钟爱中医事业,她为无数患者排解痛苦
生完孩子后,她丈夫程伟在肥城的新城路上开了家“仁德堂”的中医诊所。名字是刘爱萍起的,寓意: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但我不是个废人,我想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让我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丈夫程伟回忆说,当时他们刚开门诊,病人很少,生活很清苦,“不怕你笑话,有时候我们就连买馒头的钱都没有。那时候我就想放弃。但是她就劝我,‘咱有技术,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一些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找她看病,也有些人抱着好奇的态度来看看这个“玻璃女”到底怎么看病。几个病人被她手到病除以后,她的名声在肥城慢慢传开了,并越传越远,后来,很多济南、泰安等城市的患者都来找她看病。
“来我们诊所看病的有很多都是单位的领导。”她自豪地向记者说。她同时表示,他们拿手的是妇科病治疗以及血液病治疗,尤其是不孕不育。不但本地区的人是诊所的常客,很多其他地市的人也慕名前来。“我记得烟台的一位冯女士因为宫外孕造成一侧输卵管切除,一侧严重堵塞。求医多年未果,后来她听患者介绍,来我这里求诊。经多次调理治疗,终于在一年后帮助她生下了一个男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2007年,两人又在东平开设了分店。由于精力实在忙不过来,2008年7、8月份,两人把肥城的诊所转让出去,专心打理东平店。她说,这些年,经她诊疗好的病人已经上千人了,而且因为他们开设的是私人诊所,有很多患者都是在公立医院或者大医院看不好才到他们这里来的。她告诉记者,2007年,东平一血液病患者在济南省立里医院花了80多万元也没明显效果。实在负担不起的患者父母抱着试试的态度找到了她。她当时心里也很忐忑,在大医院都看不好的病,自己能行吗?但是她还是认真给患者进行了检查,并按照中医原理给他配制了5付中药。结果一试不要紧,还真有效果。受到触动的患者父母把孩子从济南转到家,专门安心接受她的治疗。经过她一年多的调理,孩子再去济南检查,各项指标都完全正常,省立医院的专家都感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因为患者有病,才开始谈的对象岳父母坚决不愿意。但当他把在济南检查的单子放在岳父母面前的时候,岳父母再也无话可说了。后来,经她医好的这名患者顺利考上了事业单位,顺利结婚生子。每当谈起刘爱萍,他都说,是刘姨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恩情。这些年,经他给他们介绍的患者都在她这里医治成功。墙上那一面面锦旗就是对她医术的最好诠释。
医者仁德,她用善良感动社会
来他们诊所救治的病人,很多已经在很多地方花了不少的钱,家庭条件都很差。每当遇到这样的患者,她和丈夫都禁不住产生恻隐之心。她说,有些患者真的很可怜,遇到他们,她能减就减,能免就免。近几年,他们每年都要为患者减免诊疗和药费1万多元。很多患者和他们成为了走动的“亲戚”。来自彭集镇的一位患者说:“刘大夫和程大夫人好、心好,他们不但治好了我的病,为我免去了1000多块的药费,而且还为我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让我的家很快从贫困中走了出来,我真心祝愿他们一生平安。”
刘爱萍说:“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我来说是很快乐的事情。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她介绍说,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她已经和残联沟通为残疾人开展免费的按摩、理疗等技术培训,诊所扩大规模也准备吸引残疾人就业。同时,她希望通过我们向残疾人朋友说句话。她说:“生理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只要心中有梦,就可能会实现,只要心中有阳光,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