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沙河站镇董堂村的一块麦田里,随着联合收机的轰鸣声,村民唐老汉家5亩多麦子很快就收完了,接着卖给了等在一旁的收粮大户。
  唐老汉在树荫下一边数着钱,一边悠闲地与旁人聊着天。他说,他常年在附近企业打工,每年都是这样,该种就种,该收就收,务农打工两不耽误。用邻居们的话说就是既能“土里刨金”,又能“厂里淘金”,有吃有花,不怕粮食离家。
  该镇外出打工人员多、粮食吃不着、放在家里怕贼惦记。今年小麦一开镰,粮食购销大户刘强就备足了资金和粮库,派出8辆大车上门收购粮食。由于价格合理,收购及时,多时,一天能收购10万斤小麦。看到唐老汉嘎嘎地数着崭新的大沓钞票,其他村民也都动了心,有的小麦未进家就卖给了粮食收购点,有的放在家里嫌占地方,干脆把粮食寄存在了面粉厂或馒头坊,随吃随拿,方便快捷。而这些经营业户在保证农民粮食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利用“寄存粮”扩大再生产,使其甲乙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粮性循环”。                     (关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