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腊山村位于东平湖西畔,全村860户,人口3317人,党员51名。强村固基工程实施前,西腊山每年有过百万的移民项目资金进账,却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不仅外界感到意外,村集体也很无奈。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以来,特别是县主要领导进行国有资产调研后,西腊山村很受启发,开始着手思考如何利用国有资产增收问题。
让“死钱”变“活钱”
  西腊山属于移民项目安置村,每年有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0多万。往年的扶持资金都用在了修建道路上,村里不但没有落下钱,还为此背负了几十万的债务。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以来,西腊山村支部书记黄理宝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谋划,加强了对国有资产清理清查,决定利用移民项目资金吸引村民入股西腊山蔬菜种植基地。流转土地280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60个,现在8个蔬菜大棚已基本完工。今年3月份,西腊山蔬菜种植基地与种粮大户签订10年承包合同。村集体每年获取承包收益15万元,外加收益分红,让“死钱”变活钱。村民通过入股基地,估计每年增收3000元。
让“灾田”变“宝田”
  西腊山的涝洼地,曾是村民最头疼的地,种了不收,不种怕瞎,伤了不少农民的心,也没人愿种。村里利用移民扶持资金,按200元/亩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将500亩涝洼地流转到村集体进行改造。改造后形成350亩台面,150亩水面,台面按700元/亩对外承包,水面按100元/亩对外承包,让“灾田”变“宝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让“荒山”变“金山”
  西腊山现有1000多亩山坡地,属于“望天田”。旱田不够本,涝天能收点。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使土地利用率大打折扣。村集体按市场价200-30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统一进行生产条件改造。争取“强村固基”资金打井8眼。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完成后按最低价700元/亩对外承包,统一规划种植经济林、花卉苗木,让“荒山”变“金山”。村集体年增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可增收3000元。 (张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