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源于对自我的审视;跨越,基于非一般的起跳。
  发展园区对欠发达的东平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园区向哪里发展?怎么发展?当时谁心里也没有准数、也没有实谱。困难从来都是在勇敢者的面前而后退,机遇总是青睐善于把握机遇的人。学习先进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发展创新,让善于创造的园区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强体之路,迎来了园区百舸争流、蒸蒸日上的波澜壮阔。
十大园中园占据园区半壁江山
  谈起十大园中园的发展模式。从园区创立伊始就伴随着园区成长的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安吉格最有发言权:“当时一方面政府有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打造一批航母型企业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企业有膨胀发展的欲望,园中园发展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政府规划与企业发展欲望的有机结合。”
  打造“航母型”企业,塑造“领军人物”,引领东平经济发展的质变,不但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园区人始终不变的发展理念。从2009年9月,我县依托园区平台优势,按照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的思路,创造性地启动了园中园建设,为企业提供发展一切可能的优惠,鼓励企业改造升级、延展链条、膨胀规模、集团式发展。
  2009年10月, 东顺集团在“当家人”陈树明的带领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科学分析行业态势,危中寻机,逆势而上,投资10亿元,拉开了东顺工业园建设的大幕。3年的砥砺前行,3年的风雨兼程,让东顺集团迅速崛起为江北最大、全国一流的生活纸生产企业,“顺清柔”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瞄准全国第一,争创全球最大,东顺集团的未来不是梦!
  由传统的生产自行车轮胎为主到摩托车胎的生产再到电动车胎和电动车的生产,由密炼胶、还原胶到再生胶,新东岳集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线图”。入驻园区4年左右的时间投资总额超过没入园区时总额的4倍还要多。4年造出4个原来的“新东岳”。几年的锤炼,使新东岳轮胎制造排名全国第一,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三,新东岳的提速扩容让人惊叹。
  总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填补了我省以油料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空白。投资1.5亿元建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项目,成立光大科技公司,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