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梯门镇陈王庄村这个总人口只有三百多人的小村笔者了解到,该村有了供群众健身娱乐的文化广场,办起了可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书屋,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改厕,家家户户有了各自的致富项目,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全村各项经济指标及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该村又荣升为市级文明村——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是乡村文明行动带来的 ,该村群众戏谑的说:文明风刮过幸福花儿多。
幸福花儿一 :环境优美精神爽
走进陈王庄村2 纵 2 横的4 条宽敞洁净的街道,把村庄切割成整整齐齐的条块,洁净的农家院落,房前屋后绿树红花掩映,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并尽情地享受着清新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为了打造优美的环境该村对主要街道实施了四化工程即硬化、绿化、靓化、美化.在路边栽植黄杨、百日红等美化树种,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了村内环境保洁制度,确定了12户群众组成的保洁队伍,按照奖优罚劣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 如今在全村,无论是行进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上,还是徜徉在绿树成荫的村庄里,或是走进干净整洁的农户中,人们总有一种清爽、舒心的感觉。正如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所说的,环境卫生是个脸面问题,环境好了,无论做什么都有精神。
幸福花儿二:致富有方物质丰
群众们说,光环境好不行,不能穷乐呵,还要物质丰富。要想富就要发展经济。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村“两委”主要成员多次跑省、市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市蔬菜研究中心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使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在全村得到推广应用,如黄瓜、结瓜、豆角制种等都给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蔬菜科技示范园400余亩,占总面积的60%。全村共为农业科研部门和周边群众提供优良品种十万余斤,人均增收1800元,全村增收50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47%。同时大胆与吉祥食品有限公司对接,以“公司(吉祥食品有限公司)+基地(陈王庄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户(村民种植)”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又进行土地流转200亩,以每亩每年700元的补偿款返还给农户,促使村民每人每年新增收入1200元,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绿化树种植基地建设。为进一步加快村级经济增收,村“两委”经多方调研、走访,决定每亩每年补偿村民1000元,流转土地100亩,发展绿化树种植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目前,由村“两委”主要成员牵头创办,共投资50余万元的绿化树种植基地已建设完成,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将增加15万元以上。使用新技术扩大生猪养殖基地规模。由村支部书记蒋士常利用大棚领头创办了“四位一体”养猪法:即将养猪场建在大棚里,在大棚里建沼气池,利用猪产生的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家家通过沼气池产生的能量做饭、照明,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作养猪场的食料添加剂(无公害),沼气池产生的废渣作为农作物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该村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人均增收600元,全村增收达17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16%。群众富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80%的户盖了新房,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型电器逐一走进了农家。
幸福花儿三:健身学习有去处
2008年村里投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6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8套健身器材,完善了农村书屋建设,使农村书屋涵盖科教、卫生、农家致富、文学、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图书2000多册。特别是夏天,在梯门镇陈王庄村文化广场上真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傍晚时分,老人、孩子、青年都会不约而同的在来到广场上聚在一块纳凉、聊聊天,还有的围着刻有棋盘的石桌下下棋,在健身器材上健健身,尽情享受着“民生文化”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快乐。还有的好学上进喜欢文学、科技的庄稼把式,带上笔和纸,走进文化书屋,修心养性看一些文学书籍或者有针对性的查看农用科学技术。很多经常到书屋看书的群众说,有了文化书屋,他们就好像有了免费的农用技术指导员,生产生活中一系列的难题、不懂的现象、不了解的知识,到文化书屋对号入座逐一查找,就什么都明白了,猪养的更壮了、庄稼种的更好了。 (王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