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外出打工的时候,心里老惦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地里的活也没人管。现在企业多了,活好找了,不出家门也能挣到钱,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干,农忙的时候就先放一放,一年也能挣个万八千元”,沙河站镇返乡农民工李淑兰对笔者说。
  近年来,沙河站镇高度关注民生,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提供创办家庭作坊或来料加工等方式,从事竹编、针织、刺绣、首饰、打火机、电子元件、汽车座垫等手工加工业项目,或投身物流购销、品牌专营、特色种养等产业。
  和大项目相比,这些“小字辈”项目多为分散经营,不受市场、时间、地点限制,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传型等优点,特别是它用工方式灵活,加工方法简便,科技含量低,劳动强度小,工资结算及时,能够大量吸收闲散家庭妇女,在农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沙河站镇的竹编、针织、刺绣、首饰、打火机、电子元件、汽车座垫加工等“小字辈”项目已蔚然成为大产业,全镇加工点达50多处,吸引闲散劳动力7000余人,年增加群众收入5000多万元。     (关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