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中国化肥生产尤其是尿素的生产历史,不断由瑞星改写。
  1992年第一期工程年生产能力仅为4万吨,1999年二期工程提高到13万吨,2006年达到30万吨, 2011年12月26日投产的新装置达到年生产能力120万吨,雄踞中国同行业榜首。目前厂区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员工4000余人。2011年末集团总资产达到60亿元,年销售收入50亿元。麾下拥有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祥瑞(国际)药业有限公司2等家核心子公司,还有山东农源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山东瑞星国际贸易公司、山东仁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     
  世界最大的生产装置--变压吸附脱碳装置、亚洲最大的乌洛托品生产基地、最大的尿素生产装置、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瑞星已俨然由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成为化肥行业的“领军人”。    
  预计2015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总收入300亿元,其中境内200亿元,境外100亿元。    
  “按照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资本结构多元、国内国外并举思路,做大做强煤化工主业,跻身世界同行业先进行列。”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孟广银如是说。
想不到贡献这么高
  从2003年改制后上缴税金 900余万元,到2009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年均增长800余万元。201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50.21%;实际上缴税金8664万元,同比增长102%;员工人均综合收入实现2.8万元,同比增长22%;尿素产量达到130万吨,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各种产品增长率均在50%以上。
  吸纳4000人就业,这是瑞星对社会最了不起的贡献。自2004年以来,每年向我县应届高中毕业生发出倡议,对报考公司所需化工专业的学生,每人无偿援助1000元。公司先后投入资金600万元,与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对我县近500名优秀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公司承担所有费用,人均资助1.2万元。2011年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600余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00人;安排再就业400余人。瑞星,以他们的社会责任书写着永恒的担当。
  瑞星人始终认为,瑞星是社会的瑞星。他们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捐款数额连年递增,2011年慈善捐款达到13.391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集团公司利用社会力量组建的物流车队,吸纳社会车辆200多辆,原料、产品年运输量达到了300万吨;地方化工配套产业、宾馆、饭店等行业发展蒸蒸日上。瑞星已成为带动周边发展的“火车头”。
 想不到科技创新这么强
  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质聚酯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担纲两项国家“863”计划,两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是瑞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企业整体改制以来,瑞星集团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做大做强煤化工主业,开辟生物化工新领域的企业发展战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借助外力,激发内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煤化工领域他们在全国氮肥行业推广应用变压吸附脱碳新工艺、双合成塔双废锅串联新技术,节约电能35%以上,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气相法”5万吨/年乌洛托品新工艺,为国内首创,是亚洲最大的生产装置。与北京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研究成功国内第一台航天炉和HT加压粉煤气化新工艺,实现了合成氨原料煤的本地化,融入了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生物化工领域更是不甘落后。继10万吨/年玉米淀粉生产之后,自主研发了“气流式干燥机”、“十二级旋流分离器”、“双酶法生产医用葡萄糖”等国内先进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研究的“淀粉废水资源化及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基因工程菌在淀粉中发酵,把高浓度有机物直接合成油脂,用于本公司生产硬脂酸,深度处理的废水用于合成氨冷却,实现了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每年可回收生物油脂5000吨,饲料蛋白6000吨,节约水资源50万吨。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部全面验收,建议在全国推广。
想不到生态环境这么优
  进入生产现场,只见操作室与生产装置完全隔开,DCS集控操作,室内安装了空调,摆放了鲜花。瑞星大道两旁,花草树木相伴,一个标准化、花园式的厂区映入人们眼帘。
  “工业三废”曾经让瑞星异味满天、灰头垢面。近年来,瑞星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做足了功夫。他们在不断加大投资对传统的合成氨、尿素生产工艺进行改造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造气废渣和粉煤末,经处理后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锅炉炉渣作为建筑材料销售;锅炉烟气经静电除尘、氨法脱硫后达标排放;氮肥生产和淀粉生产废水经处理后98%实现了中水回用。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占地30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将生产生活2%的废水再次处理后达标排放,达到了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的标准。怒放的美人蕉、欢快的游鱼和着芦苇、蒲草传来的阵阵清香让人们恍若置身于优美的自然之间。
想不到员工福利待遇这么好
  自2002年以来,公司逐月足额缴纳五险一金,是我市唯一一家五大险种全部按时足额缴纳的企业。
  自2005年以来,员工工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2012年,力争突破4万元。目前工资水平在我县本土企业中处于最高水准。
  在瑞星,一个专科学历的员工支出约11万元就能圆住房梦。公司每年为每户居住职工提供价值3000多元的福利待遇,水、电、暖、煤气一应俱全。
  青年职工于田田深有感触地说:“集团每年出资出面给他们安排集体婚礼,结婚后就能住上新房,这在以前连想也不敢想。”
  实施员工干股奖励计划。为鼓励员工长期在企业工作,每年给在职员工授予干股,干股数量随着员工工龄累计计算,与现金股享受同样的分红权,退休时除了分红还有奖励。
  职业经理人培训、全员培训,在瑞星,人人享有参加培训的权利。自2008年以来,公司每年在培训上的投入超过500万元。培训也成为瑞星对员工的能力提升的最大福利。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这是笔者对瑞星深入了解以后的最直接的观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瑞星人眼里,思想早已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在别人眼中的想不到,其实在他们心中早就已经想到。
   (本报记者 王庆海 特约记者 雷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