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去年被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来,我县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建立创业运行机制,以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突出创业培训为抓手,为推进全民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创业孵化基地3处,创业一条街3条,认定创业示范企业24家,培养创业带头人25名,扶持创业项目144个,帮助1570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创业,带动15650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认定创业培训基地3处,创业实训基地4处,创业村14个。各项创建工作全部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推动机制。成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把工作摆在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探索建立起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不断改善企业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规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创业人员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简化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明确和细化了支持创业、服务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了发放范围,提升了发放额度。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贷款267万元。
      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了县级创业指导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报名组织、小额贷款申请、创业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在乡镇、街道办都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配备专兼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成立了由20名人员组成的“东平县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征集、建设创业项目资源库, 建设开通了“东平就业创业网站”。县直相关部门不断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建立了5家定点培训机构,建成20多位专兼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承担创业培训工作,10家创业孵化和见习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参与创业的实践机会。结合全县产业发展,按照中长期劳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计划,以创业培训为核心,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工作,多次举办了“农家乐、渔家乐”特色休闲餐饮创业培训班、“麻鸭养殖”创业培训班;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和“全县妇女”创业培训班,提升了创业技能。
      健全完善工作考核体系,为推进创业提供保障。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督促检查,实施全过程跟踪,并建立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实行月汇报、季通报制度,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安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