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按照“强村固基”工程的要求,旧县乡吉城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大胆探索,立足本村实际,整合村内闲置资源,从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方面入手,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活资源,集体创收与群众致富“双赢”。在“走出去请进来”原则的指导下,吉城四村“两委”干部积极利用人脉关系进行招商。与济南天阔纺织有限公司联系接洽,承诺提供水、电、路,从规划、审批、基建、投产的每个环节,需要向政府部门申办的每道手续,都由村干部配合解决。目前,吉城四村天阔纺织品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万元,安排家庭妇女150人,实现人均收入1500元每月。与此同时,吉城四村与我县大型企业九鑫工具厂联系,成立工具加工厂一处,目前,正在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加工场所已经建设完毕。正式生产后,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安排就业45人,实现人均收入每月2000元以上。通过用活闲散资源,吉城四村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双赢”之路迈开了步。
  调结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吉城四村山地多、平地少,以种植地瓜为主,经济效益较低,村“两委”干部决定通过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通过积极对上争取,长江三期防护林项目已经“落地”,绿化荒山200亩、种植核桃经济林200亩,两项工程已经启动。到成熟期,每亩核桃可带来收入3000元。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村民转变思路种植中药材,现已与泰联中药饮片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种植中药材300亩,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产业结构调整,即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集体和群众收入,“双赢”之路又上新台阶。
  惠民生,内在感受与外在形象“双赢”。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过程中,吉城四村带头实施“123民生工程”,打造高标准示范街1条,建设了2个公共厕所和3个垃圾池,改变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全村外在形象;同时,吉城四村本着改善环境、提供就业的原则,组织家庭困难人员成立了15人的环卫队,每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仅提升了全村外在形象,更让吉城四村的群众从内心感到了“清亮”,实现了外在形象与内在感受的“双赢”。  (刘征超  胡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