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作为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去参加所包村一次党员会议,在参加会议的党员中,有一名党员因病请假,会毕,笔者建议去这位党员家探望。大家的到来,使该党员激动万分,一再表示,感谢组织的关心,感谢将党员会议精神带给了他,病愈后一定积极参加组织分配的工作,率先垂范,真正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事过去后,笔者对此感受颇深。
  大家知道,一名党员因病缺席会议,均属正常。专门组织人员前去探望,表面看似有点“小题大做”,恰恰在事实上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中见大,乃是其中的道理所在。
  笔者认为,我们党的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组织纪律,讲究原则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一些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一些感情的沟通,勿以事小而不为,从而达到加深干群之间相互了解、促进工作的目的。
  当前,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旨在实施好“强村固基”工程。怎样把最基层的基础打牢,达到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包村干部,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好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教育于谈心之中,不断激发党员群众的党性觉悟、党性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并对弱势党员群众进行帮扶,做到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照顾,表现出党组织的亲和力。将组织的关心、爱护,激发成党员、群众之间迸出的战斗力、发展力,进而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高楼大厦平地起,要的是稳固的根基。一些薄弱村、落后村,党员基础差,干群关系紧张,说到底则是干部自身出了问题。支部缺乏亲和力、号召力、凝聚力,随之出现的就是班子软弱涣散、发展乏力。
  今年,中央提出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事往基层办,富民强村固基。每名党员、每名村两委成员、每名包村干部只要铺下身子、放下架子,同群众真心交朋友,了解群众的疾苦,听取他们的呼声,同群众聚集成一体,就能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农村稳定、发展第一道防线。在富民强村固基工作中,包村干部要少做表面文章,脱掉西装、脱下皮鞋,到普通群众家中坐床沿、喝大碗茶、谈发展、交朋友,低调行事,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所包村实际,吃透村情,号准脉搏,找准影响发展的症结所在,探索出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好办法,让群众真正富起来,群众的生活环境真正好起来,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上来,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赢得群众。
  小事未必小。一件件看似很小的小事却可能是迈向民心的通道。把小事做实,小事做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也许才会让我们的基础更固、根基更牢。(牛昌代     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