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振兴,很大程序取决于如何找准比较优势,挖掘优势,做足优势,使优势成为生产力,成为增长极。如果说发现优势是一种认知水平的表现,那用好优势,放大优势就是种境界和能力。今年以来,接山镇按照“打基础,壮实力,增后劲”的定位,准确判断和把握,找准优势,用好机遇,挖掘潜力,力争优势变资本,优势成产业,优势做特色,全镇经济呈观竞相发展,后发勃起的良好态势。
“势”在人为。透过表象着本质,能够准确把握形势,看清优劣,找准自身优势和潜力所在,需要决策者的独具匠心,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春节过后,镇上召开了几次党委扩大会,围绕如何推进接山快速发展开讨论,班子成员各抒己见。在召开会议之前,大家进村入户到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每人心里也都有了“小九九”。 他们形成一种共识,接山不发展就落后与人,不发展就永远没有出路。一个地方都有优势,看你如何发现,怎样策划。做为接山镇在旅游上仅是一个头,在煤矿、铁矿开发上没资源,又没有纳入全县重点发展的区域布局中,而且没有可利用的扶持政策。但接山镇干部群众基础较好,在外人脉资源较好,拥有丰富的山石、地热资源,而且农业发展已形成规模,工业经济也已经破了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寻找优势,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格局。
为此,他们遵循发展为要,效益为先,民生为本的原则,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打好工业经济振兴,特色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新型农村社区、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六场攻坚站。拥有高境界,才有新思路,有了好思路,才有好出路。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接山快速崛起的序幕已起拉开。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放大传统优势,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是一种内在实力的张扬和突破。
接山镇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能过几届党委政府不懈努力,苗木花卉和有机蔬菜已成规模,但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就必须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为此,他们坚持工业化经营农业的理念,以园区建设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规划建设“两园、两带、两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两园,即苗木花卉和有机蔬菜产业园;两带,即滨河大道和泰东路沿线景观农业观光带;两区,即环山经济林开发区和畜牧规模养殖区。在经营模式上,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依托基地引进大型园林规划设计、施工、营销和有机蔬菜储存、深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全镇新发展苗木花卉、有机蔬菜和中药材基地2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3000亩,新建规模饲养场4个。
实践证明,实现快速崛起,增强地方经济的规模实力,就必须培植工业经济,统筹各业发展。为此他们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做好工业振兴的文章。按照培植一批,招引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规模企业上档次,完善镇驻地和张河桥工业项目区;通过企业联合和产业链条对接,形成以金山橡胶为龙头,以鑫山、建宁、同兴、华象为龙身的集科技研发、光电机械、再生胶生产为一体的再生胶产业体系;德广工贸 、龙辉工业、同兴橡胶等技改扩规目投资大、成效好;上半年引进项目14个,其中过1000万元的10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元,增长18%。低效企业抓清理,清理了明泉机械厂,佳信与宾纳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企业。
“优”和“势”是一对辩证关系,只有把优越的资源进行整合,实施综合开发利用,让资源变资产,才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势一极。
接山地下就真的那么贫乏,没有矿产资源吗?带着这个疑问,他们走访几个业务单位,查询有关资料,发现接山镇地下拥有丰富的大理石和地热资源,东西两个山圈拥有丰富的山石资源,拥有面积1.04平方公里、厚度140米的紫砂页岩资源,地热资源总储量预计4亿多吨。绝不能让宝贵的资源闲置,要让沉睡几亿年的矿产为民造福。为此,他们提出一个“整体规划,合理有序,吸引外商,共同开发,稳步推进”的构想,成立地热和山石开发两个指挥部,两路人马同时运行。多次与北京地热研究院沟通、联系,终于在4月30日,在县城隆重举行北京地热研究院与接山镇合作开发地热资源签字仪式,北京地热研究院安排精干力量进行物探,在确定开采利用价值后,通过策划包装,吸引中石化和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两大商业巨头加盟投资。目前正紧密进行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引进合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紫砂页岩生产新型建材项目已经启动;泰安金泰建材公司实施山石开发,目前,已投产运营;大张庄山石开发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正当地热、山石开发有序展开的时候,又在姜庄村传来喜讯,经北京地勘局对姜庄地下水进行水样检测,确定为锶型矿泉水水质,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储量1亿吨以上,目前正与康师傅、娃哈哈,统一筹大型集团公司洽谈合作开发事宜。
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借助上力,培植发展后劲,不失为欠发达地区加速崛起的良策。
他们瞄准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政策倾向,研究透政策,找准自身在人力,土地、农产品、矿产、文化等方面优势资源,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带着意向加强对上、对外跑动,利用好人脉资源攀高结贵,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完成8米拓宽改造,千亿斤项目已付诸实施。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正在规划。汇河疏浚及护堤整修项目正在实施。1万平方米汇河湿地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按照“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低碳生活”的理念,沿滨河大道合作建设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果蔬采摘,园林景观,主题雕塑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鲁西南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千亿斤项目落地后,他们按照工程施工方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立指挥部,安排精干力量,盯紧靠上,确保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乘全县跨越发展,强势崛起的东风,接山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新起点上寻找新优势,追求新提升,力求大突破,实现新飞跃。 (颜丙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