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产后康复等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着中医中药简、便、效、廉的优势。传统的中医中药在这里焕发出越来越夺目的炫丽光彩。
中西结合,开创诊疗新领域
“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孩子的命是他们硬从阎王爷手里夺回来的呀……”甫一走进病房,患者石某的家人就激动地对我们说。据了解,石某是1个多月前因重大车祸入院的。当时,患者经检查发现肝脏破裂、胰腺挫裂、腹腔积液并双肺挫伤。中医院外科及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紧急行动,为患者进行了长达13个小时的手术。术后经过重病监护、中西医结合等严密的治疗护理,避免或纠正了胰瘘、胆瘘、感染、出血、水电解质失衡、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使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康复。“这是我们近期开展的一系列重大高难手术中较为突出的一例,也是我们积极运用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综合救治能力的新进展。”院长助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颜廷诚介绍说。
中医院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开创中西医结合的新领域,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使医院的救治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他们投入300余万元,新建了急诊科,并在科内建设了高标准的重症监护室,配置了先进的急诊急救设备,使医院的急诊急救水平迈入全市先进行列。建设了219平方米的省级规范化供应室,在全市所有医院中处于前列。他们把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化诊疗手段相结合,投资近500万元购置了全县是第一台DR平板数字成像系统、呼吸机、肺功能仪、血气分析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高精尖设备。投资200余万元,选购了腹腔镜、前列腺电切镜、微波针灸治疗机、骨质疏松治疗仪、中医经络检测等先进设备30余台件,开展了一系列大型高难度手术,使中医院技术水平、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跃升,让人民群众就医有了更好的选择。在新建的母婴健康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立了高标准的婴儿游泳中心、孕产妇洗浴中心、高档病房等,不但让孕产妇和婴幼儿享受到一流的健康服务,而且还成为科学育儿知识传播的平台。
中医文化,打造医院发展“金名片”
步入县中医院的门诊大楼内,一阵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对该院的这个“靓点”记忆深刻,这就是被誉为医院“最炫民族风”的“北京同仁堂精优中药房”。 有着300多年历史文化的北京同仁堂,犹如“王谢堂前燕”般飞入东平县中医院,成为了中医院提升硬件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该院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院长李征介绍说,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而作为中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中医院中药房更是继承、创新、展示、传播中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布局陈设,还是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都体现着这些思想。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煎药服药应注意什么?”等诸如此类的古训、健康小知识以及疾病预防常识,在中医院的走廊内、楼梯间随处可见,整个中医院仿佛成为中医文化的宣传殿堂,让就诊的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
“在这里不仅能看好病,还能学习到不少医学知识。”采访中,一位在内科排队就诊的患者如是说。这位中年女性边等候边用手机记录着走廊宣传教育牌上的天麻、丹参的功效、临床应用等。据了解,这样的宣传牌,在中医院有200多块,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定期更换,许多患者都按照这些提示内容进行健康保健、身体调养。
婉转悠扬的院歌,彰显中医特色的院徽、院训,风格别具的院刊院报。“这里的文化氛围让我们感到舒畅和温馨。”这是到中医院就医的人共同的感受。“我们将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了解国粹、传承国粹。同时,我们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有机结合,着力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温馨、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值得依靠的优质的医疗服务。”谈及医院的发展,该院负责同志豪情满怀,信心百倍。